不求甚解
我爱绿植,倒不是附庸风雅,因花卉的自然美给人带来愉悦、活力,忙完工作,忙完家务,花几分钟时间浇浇水,擦擦叶子,可以消除疲倦,沉淀心灵。虽然出身农村,但对于种植事物半解甚至不解,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经我手的绿植盆载,养一盆枯一盆,那种最好养贱贱的万年青算是存活最久,也没超过三个月。换花的频率过高,和花店老板混熟了,他手把手教我培土,耐心地指导浇水时间节点及水量,原来我的绿植大都被我浇水“浇死”,也不乏有冻死的情况。
其实,工作中或是生活中似养绿植般“略懂”的状况一直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懵懵懂懂不清不楚。这种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思维方式,会让自己错失很多美好的机会,也许是工作中瓶颈问题突破的机会,也许是风险隐患解除的机会,更也许是自我提升深层次满足感的机会。而且我越来越相信,侥幸混过去的知识盲点,都会在最应景的场合冒出来收拾你,比如我对普通农保、失土农民社保、城镇居民社保之间的缴纳要求不清不楚,某天就有员工找上门来咨询这个问题;始终都不愿搞清楚的信息,将变成一个拖油瓶,前前后后让自己状况百出。我就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中,通过自己的努力绿植存活期已延长很多,希望在工作上也能突破自己,做个较真的人。
过度思考
“思考,从不是一件坏事。但过度的思考,常常很顺理成章地成为行动的绊脚石”。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们从小被教导处事原则就是“三思而后行”,尽管思的深度与触角尚且肤浅。惯性思维中,把自己长久地放置于一种计划内,然后各种纠结、焦虑、不定,迟迟不见行动。良师益友般的领导,不止一次地提醒我:你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在一次次的行动迟缓后,我意识到了自身思维的障碍,过度自我裹挟的思考,限制了自己的行动,影响结果。在上半年的技工培养工作中,就摒弃了之前的计划模式,采取边培训边修正的思路,节奏上达到了预期。一个好的结果,存在于行动的每一细节,随时借助思考来调整航向、灵活变通,这才是更重要的努力。有些事情,必须走两步才能看得清楚,而不是永远停留在设想中。
原来,先开枪,再瞄准,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