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到了年中,衢州基地已经进入了第二个投产年头,今年是真正的第1次独自面临酬宾发货压力,去年年底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原本以为整个团队经过了一年的历练,酬宾供货应该不是很大的问题,备库备足,人员储备好,1个月的发货高峰是足以应对的,但是对酬宾产品结构的分析,对产能发挥的把控,对人员基本工作的要求、对酬宾异常繁琐的工作预判等等诸多事项都没有做好准备,导致今年的酬宾供货中问题百出,借此机会反省如下:
关于坚信,去年做产销预测时,明明已经测算出17年酬宾的月发货高峰将超×××,但是在公司提交报告讨论时,对于17年××的销量预测,领导们提出质疑,其他人员也有些不屑,此时我自己也犹豫了,对预测产生了怀疑。同时对于线管扩口的预测,11月份也预料到了是最大瓶颈,打了报告,最终12月中扩口机到位,一直没有开拉成功,12月中旬开始了酬宾发货,每天××的量,扩口供货也算正常,以为酬宾也就这样了,思想上原有的坚信也动摇了,对产线的开拉也没有跟踪死盯,岂料1月份正式酬宾开始,每天都是××的发货,扩口管在第1天就出现了断货,再去要求生产,已经为时晚亦,机器本身问题需要退货再发,整个1月份导致大面积的缺货,机构投诉倍增,值得深刻反省。做为基地的窗口部门,在公司里供应就代表着机构,代表着销售需求,供应应该是最有感觉的,供应要把需求传递给生产,要把压力转移给生产,丁总讲过一句话,对于市场的质量反馈要小题大做,扩大影响才能改善,供应又何尝不是?这是供应的基本职责,压力的要有效转移,让每个部门都体会到,让每个基地的每个人都为酬宾动起来,产能才能得到保证。这1点值得深刻反省。
关于习惯,一直以来的酬宾都习惯了缺货,有限的库存要保证集中的大量发货,缺点货就是正常的,这种观念决定了我对酬宾的缺货没有有效重视,1-2月每天都有要接上百个电话,这边接了,还没有来得急处理,那边电话又来了,都是类似的问题,我的货什么时间可以发出,为什么我的货还没有发,自己也要求在排续安排,但是所有的供货都需要生产或调拨的有效支持,排了三天,三天仍然没动,甚至1个都没有开起来,没有了保证,对计划就失去了信心,索性就要求按库存去发,有什么发什么,对于机构的要求往往是更多的解释或者敷衍,能托就托,能推就推,旧而旧之就植下了缺货就是正常的种子,我没有引起重视下面就不会重视,有没有货就拿下去发,找没找到货就来冲单,同样货有好几个机构在抢,乱象即生。今年春节后,陈总多次提出缺货不正常,要杜绝,随着陈总的逐步灌输,开始对缺货重视起来,有序排产,有序发货,再难也要去做,不做只能更乱,只能更难,机构的需求要求识别,对于实际的需求,一定要满足,千方百计。
关于规矩,放在办公桌上的东西没有拿,放在吧台上的马上就一会就不见了,工作中也是这样的。今年酬宾发货问题百出,1月份发货差错更是惊人×起,产品破损也有数×多起反馈,更多时候我都在找客观原因,员工工作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人手不足只能这样,对于差错默认了,对暴力装卸视而不见了,对于现场整理放松了,这种种的解释最终都逃不过机构检阅,最终导致衢州的口碑下降,供应部的口碑下降。回过头去想,主要责任还是在于管理人员,没了规矩是主要原因。但凡管理一定要有规矩,现场定置定位要清楚,更要有标识有要求,都要放在该放的位置,还要教给他们方法,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一时的松懈,都会带反作用,会影响到一线员工。
以上三点,全当年中反省,反省之后更多的是改变,没有改变就是在退步,时刻需要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