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研读了张总推荐的文章李广和隗器的故事,颇有感触。
现在很多人提起李广,想到的还是小时候书本中学到的那个抗击匈奴人的大英雄,他可谓少年得志,年少的他,曾离成功很近;形容他既是“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的年轻将领;也是“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的江湖侠士。可到最后,他离自己的人生梦想却越来越远。魁器这个几乎没人听说过的人物,看了张总推荐的文章,才关注了魁器的一生,他与李广有着几乎同样的命运,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自己生不逢时,埋怨命运的不公,可现实情况来看,他们几乎每一步人生的重要节点,都没有把握好,尤其是方向目标感不强,该做出正确选择的时候犹豫不决。李广和魁器的人生,好运似乎总是绕着他们走,而他们也总是和命运对着干。正确的时候没有做正确的事儿,当断不断,该舍不舍。无论前半生是多么光彩夺目,后半生都是黯然无色,悲剧人生。
“人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惰性”,这个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也确实值得我们去深思,我们需要理解“战术”和“战略”的含义。“战术”我觉得可以理解为我们的日常行动和习惯,如每天的工作任务、计划等。而“战略”则是我们长期的工作规划和目标。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依赖日常的勤奋工作就认为自己在向目标前进。如果没有明确的长期规划和目标,那么即使我们每天都非常勤奋,也可能只是在原地打转,无法实现真正的进步。这就是“战略上的懒惰”。
我们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这是引导我们前进的指南针。只有当我们的日常行动(战术)与长期规划(战略)相一致时,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真正的成功并不在于你有多忙,多累,而在于你的行动是否具有方向性和前瞻性。战术勤奋固然重要,它是我们实现目标的具体手段,是成功的基石,但它必须建立在对战略全局清醒认知的基础之上。只有把战术勤奋与战略智慧相结合,才能确保我们在人生的棋局中稳操胜券,从容应对各种挑战。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这是个人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
管理者要有双面性,身上既要具备一些个人英雄主义即单兵作战能力,又要有纵观全局的眼界和格局,两者相结合做到游刃有余,思想上要有儒家的中庸之道,表面用松弛的状态去面对一些人和事儿,实质上要用现代人敢拼敢做的精神去做事儿,还要保持敏感的政治头脑,才能更加接近成功。
以上为近期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