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上半年已在悄然间接近尾声,又到总结反省时节,本次聊聊“躺平”这种社会现象。
回顾这半年的时光,社会上“躺平”一词再次跃入大众视野,成为热议的话题。很多年轻人毕业后求职受挫,就在家每天打游戏啃老,既不找工作也不找对象,一晃就是几年!现在就业的竞争越来越大,不光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有人与机器间的竞争!很多家长也想明白了,干脆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摒弃各种学前班、补习班,让孩子自由生长。它不仅映射出一部分年轻人面对生活重压时的无奈选择,也促使我们深思:在看似平静的“躺平”背后,是否隐藏着对更高层次生活追求的放弃?作为个体,如何在纷扰的社会环境中,既能保持内心的平和,又能不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与追求?
大家都躺平了,是逃避还是休息?“躺平”现象,表面上是一种对社会竞争的消极抵抗,实质上,是部分人群对现实压力的无奈妥协。我曾一度好奇,为何“躺平”会成为一种潮流?
细想之下,一个原因或许是现代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各种压力叠加,使得成功的标准单一化、物质化,无形中加大了人们的心理负担,迫使人们选择逃避,远离这残酷的竞争,你们爱咋滴咋滴,老子躺下不干了!
还有个原因正相反,是观念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成功的定义被改写。以前成功的标志被狭隘地定义为物质财富或社会地位的累积,要么名校毕业并进入高薪行业赚到大钱,要么事业上取得很大成绩,要么爬到高层成为人上人才被视为成功。现在大家眼里的成功是多元化和主观的,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生活目标、个人兴趣等,即对每个人来说都有着不同的定义,它更多关乎于个人的内在感受。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设定成功的标准,选择并追求自己认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生活。
其实,“躺平”现象由来已久,只是现今社会更加普遍。对照本人的工作生活状况,几年前就有躺平休息的想法,想早点不干了进入退休状态,每天喝茶炒股,锻炼身体,游山玩水,早点享受生活,但最后无论如何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这里有生活的压迫,经济条件不允许!也有不甘心,不想就这样轻易放弃!我要跟上社会的发展,不想轻易被淘汰掉,必须咬牙坚持!我想,真正的“躺平”不应是彻底放弃,而是一种适时的休憩与自我心理的调整。正如马拉松比赛中短暂的停留,是为了积蓄力量冲刺终点。只要把握好度,把心态调节到位,是能坚持到终点的。
以上为本次反省,与各位同僚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