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我不喜雨,尤其是雨天外出。孩子也多少受我影响,也不爱雨。每天早晨,早餐结束后该上班的得去上班,该上学的得去上学。一开门看见外面的瓢泼大雨,踏出家门的脚不自觉的往回缩。孩子问道:“可以不去上学吗?”我边故作坚定的踏出家门,边冷冷的回道:“不行!”于是,我们便纷纷冒雨出门。周末辅导完孩子作业后,和孩子谈心间又一次提及“雨”,再一次回答孩子“下雨天,能不能不去上学”的问题。我思索片刻后,认真地给孩子解释道:“下不下雨,和是否需要上学,没有关系。反倒是,和星期几有关系。那,下雨天要不要去上学,和你我都有关系,但和你关系最大。”他似乎是有点听懂了,后面早晨再遇下雨天出门上学,再不磨蹭了,而且一次比一次坚定地出发。
“雨”,是外界自然环境,是我们能力所不及去改变的客观存在。“是否需要上学”,这是“制度”,是“规定”,这也是客观存在,我们无法左右。而,“要不要去上学”这是个人的抉择,是个人可调配的主观意愿。既然改变不了客观环境,何不试着去改变自己,接受它,至少不让它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学着和它共存。我们虽决定不了“下不下雨”,也决定不了“要不要上学”,但我们依然可以决定保持良好的心态“去上学”。妈妈需要努力的方向是如何引导孩子用良好的心态“去上学”。孩子需要努力的方向是如何理解妈妈的引导,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好好地去上学”。如此,各司其职,方能维持家庭的和谐美满。
万变不离其宗,同样的道理,运用在工作中也是适用的。工作中出现的新的内容,新的工作派发下来,不能首先主观的就去排斥、去否定,而是正视它、接受它,积极努力地的一步步根据领导的指导和要求去完成它。工作中的沟通,也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团队协作,需要保持良好有序的沟通,及时地反馈问题、接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个闭环,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沟通中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尽量的要用平和但又坚定的语气,明确好工作的要求,需要注意的问题点。立身做好自己,要求他人前,需要审视自己。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只有自己足够的强大,才能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我们需要坦然的面对结果,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宝贵经验。成功了是自己努力所致,不能骄傲自满。失败了,也不气馁,绝不“躺平”或是“摆烂”,这仅仅只说明我们还需要加倍继续努力,及时进行总结反省,在后续的工作及生活中予以改进。
不怨天,不尤人。有是最好不过,可即便是没有,我们也需要保持勇敢向前的坚持和决心。心若向阳,便是晴天!认真、努力的过活好当下,不负时光,不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