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工作面逐步扩展,工作内容逐步增多,要求具备方向性指引,快速分析判断,组织策划执行落地等的能力越来越高,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有种被推着走的感觉,主线工作常有偏离,工作业绩差强人意。现反省如下:
一、对“及时保质地满足客户需求是最大的成本节约”的核心要求贯彻不到位,认识不够透彻,在落地执行上方法不足管控不力,造成低级质量问题,供货保障不足等问题的时常发生。伴随行业调控、规模下降所带来的行业竞争白热化,坚守质量刚性底线,传递质量信任,第一时间满足市场需求以提高客户满意是生产基地的基本职能。
保供货上采取的措施相对滞后,原因在于没能及时真实的了解存在的问题,没能针对性的寻求解决方案。针对问题各基地梳理备库品类,扩大备库覆盖面、提升配套齐全性与供货时效性,并以报单缺货分析及跟踪管理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原因,构建多级回访机制和一对一服务群组,畅通沟通渠道,探知机构需求,加速问题的解决,但此项工作需要持续深化,需要各级管理者一切为营销服务意识的提升,以确保及时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今年虽在质量管理上采取了多项管控措施,但效果却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执行的彻底性不够,质量是管理出来的,它需要整个系统在理念、认识和方法上的融合统一,需要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地,需要针对性的优化提升,关键是确保设备、模具、工艺、员工行为等每道工序的按规章操作,而这些都需要按部就班、坚持不懈的基础管理深化做支撑,需要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身体力行,仍需提升。
二、今年在成本管控上与年初目标差异较大,主要在于针对产量变化后的应对滞后,造成人工费用和固定费用增加,在效率提升上未达预期,影响成本控制,精益生产项目改善不多未能对成本降低做出贡献。“减少浪费、提升效率”是精益管理的主线,是降本增效的关键。明年要在显性的制造成本、采购降本上做精做细,在各基地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差异对比上挖掘空间,建立改善提升的机制,采取帮扶结对的方式解决较差指标,实现共同提升。同时在隐性的库存周转率、呆滞物料结存等指标上加强管控,真正落实制造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常态化的开展管理者参与一线员工日常工作活动,直接在现场发现并快速改善,这样既从认知高度上保证了资源调配到位以及管理水平改善,又能极大的带动和激发一线班组长和员工的改善热情,从而实现高品质、短交期、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三、随着广东、福建基地的建设,产品经理人员的抽调,在此过程中明显感到人才的储备不足,为了更好的可持续发展,人才梯队建设必须完善,人才培育要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毕竟只有人的改变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需要强化总经理团队的用人意识,大胆使用、有效激励,大力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在实战中培养和选拔人才。
面对不确定的市场形势,我们要更加关注自身,苦练内功,持续精进,以能力的确定性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