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一,化建行业明显拐点下,危机意识不强。零售思维的企业,天然就关注竞争对手,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特别强,一个原因是零售竞争基本为明牌且短兵相接,又因为零售客户前期基础投入大,输了的话回旋余地小,所以更要拼死一搏。今年,各品牌都感受到了行业压力,我们的措施大多是长期性的和一定时间见效的,在行业价格竞争面前倒逼我们转型,走出更加扎实的长期发展道路。但在短期和长期之间,如何达成更好的平衡,还有值得斟酌之处。也需要提醒的是,不对长期效果过于乐观,要有危机意识,危机意识催生变革动力,催生速度意识。
反省二,不少时间精力用在处理内耗类事务上。实际做出的调整并不多,也就平抚了大家多年来积累起来的情绪。对冲突过于激烈的区域做出调整时,看到情绪上头的各方,再想想有那么多重要的工作要做,不免反思我们在管理人员考察任用和引导上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加强。
反省三,我们说话写报告,很容易走到喊话模式,就是不停地表达“我们要怎样、要怎样、要怎样”,这个“我们”其实不是我们,不好意思直喊“你们”而已,换个句式真实的意思就是“你们要怎样、要怎样、要怎样”。走到这一步,往往反映了一种工作习惯。真正的工作,大概率都是具体措施和PDCA循环;对工作实情不掌握、无法给出解决方案的时候,就只能虚话几下。我已经很注意这个问题了,但仍难免,反映的还是具体情况掌握得少,与市场、与一线接触得少。
反省四,贯穿人的一生的,大概确实是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我在主导。到成年阶段,三个我的权重比例获得初步的稳定,大部分人可能一生就是这样的比例结构,但也有一些人经过社会再塑造,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换到工作场景,本我大概指向的是利益驱动,自我指向的是自我成就的驱动,超我指向的是责任感驱动。这三者每个人的权重是不一样的,但我们经常以自己的体验和经验来代替别人的实情而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比如,会过多地以责任感来假设一个人做工作的出发点,不免会造成很多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