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反省
文章来源     作者张陆祥     日期2024-12-23     点击量787

以日常工作中的感悟权作反省:

1、制度及执行。政策环境的剧烈变动,市场发生了急剧的转向性变化,考验的是团队的适应能力,对公司制度的信任。在业务兴旺时,制度的执行是轻松的,一旦转难做、下降,则制度就很易被认为是制约,对外的冲击力量就可能成为对内的冲击。如果这时候又有制度执行上的偏颇,压力就会巨大而导致结果难料。这对经营者来讲就得在坚持制度的前提下,观察思考、调研讨论、互动沟通、持续宣贯,才能聚拢核心力量,坚持执行到位,收获结果,收获整体的制度信任。

2、行政及效率。公司规模大了,需要有形的行政手段,需要制度的长期宣贯,在执行中获得团队特别是核心团队的认可,才可能让大家知道制度的本意是帮助大家做成事情,收获更大的成绩,确保成果落袋为安,但如果从另一方面来看是约束,甚至给人的感觉是羁绊,从而降低了效率。成熟的地方则是把行政梳理清楚,不断的培训训练,让大家烂熟于胸,越来越简单效率高,从而实现集中精力于一线,不能让大部分的精力陷于行政事务,陷于各种各样的规定上,导致事与愿违,这对经营者来讲要求很高但又是必须的。

3、文化及未来。制度的执行需要行政体系推行,而制度的真真落实到位需要的是每个人的自觉自愿,否则生硬的执行对于效率也是极大的损伤,对发展更不利。每一个公司从成立之初多有自己的理念,有有意的书面文化,也有经营较长时间后的自然成型会有自己的个性化文化,但日常工作中稍不注意和坚持,则也会有反向文化的形成,导致走偏、走不远。

近几年大环境已经极差,人人以合规为借口,矫枉已经过正。万事都可以提意见但没有解决办法,更没有人站出来主动决策,人人都可以从以前,现在,一直检索到以后,都要经得起检验,一有风吹草动就又来一遍,所以万事都做不成,以至牺牲发展至少牺牲了效率。对企业来讲是一定要避免有人只会提问题但不解决,不担责,却能拿出一系列的制度表格来证明自己,导致问题耽搁经营和发展,如果经营者没有独立性,没有自己的清醒认识,怯于主动站出来解决问题,会使每个人都在避责,每个人都在考虑未来的责任倒查,一旦成为文化则极难矫正,最终陷入绝境。

我已是一个高层级经营者,制度的设计,执行的刚度,以及矫正都在我手中,我和我们的团队必须坚守发展的理念,使之成为基因。我们的团队站在前任的基础上挑战自己,不以守成为目标,我们的团队在长期持续的坚持,一代一代的坚持下来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我们有幸有未来。


版权所有 © hth官方网页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