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梁晓声
读书让你形成了价值观,你脚下前进的道路就是受到价值观的引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或一夜之间飞黄腾达,故事很励志,但是你大概率不是那百万分之一的幸运儿。很多人都渴望突破自己,追求那百万分之一的幸运,但是却又难以坚持脚踏实地,严以律己或者还是缺乏胆识。年轻气盛+急于求成,不懂成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积累经验,简单事、平常事、天天事,才能从平凡走向不平凡。年少多理想主义,别人的拒绝、批评,让他看到成年人世界的复杂性,一时接受不了,所以他会去恨。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外表的端正整洁容易维持,但是内心深处已是固然成型,人是很难意识到自身的缺陷的,换句话说是很难承认自己有某种缺陷。当然不能求全责备,这是人的本性,何况人是在变化的,时而上进时而萎靡放纵,人之所以特立独行因为人读书了,有学识,人是有包容性的,这个世界的容错率是很高的。但弗洛伊德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掩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所以如果一个人,一直被包容,他会以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避免一段关系恶化的最好办法,就是及时暴露它的缺陷。
道在日用,若滞在日用,则认贼为子。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琐事所迷惑,要时刻牢记重要的原则和道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我们在人世间吃一堑长一智,某些经历会狠狠冲击我们的三观,但是我们又在其中找到了平衡,仿佛又学到了什么处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