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场管理推进不力
今年工作之一是现场管理,重点关注的是流延车间。流延车间作为电材项目要求最高的车间,既有十万等级的净化要求,又有防爆要求。虽然流延车间很早就安装了防爆风淋室,但因为进出要兜一个圈子,不太方便,相关人员普遍没有从风淋室进出的习惯,很长时间都是穿平常鞋子从球磨室进出。另外对工具的使用、物件的摆放、包括插头插座等电气连接也基本延续以前普通车间的操作习惯,对车间洁净和防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制定第一版《流延车间现场规范标准》,执行每周一次的例行检查,才慢慢的有所改变。一开始也许是对新标准执行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现场定置定位、安全意识及进出习惯变化不甚明显,时有反复,曾让我一度产生了懈怠心理,逐渐减少了检查频次,只偶然搞几次突击检查。
随着IATF 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深入学习和年底公司层面对车间现场5S管理要求的提出,通过集中的整顿整理,现场意识明显提升。然而与同行车间现场对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要走的路还很长。一直以来,我有此为临时之地的想法,在新昌最多2-3年时间,受硬件条件限制,因陋就简,能省就省,过得去就行。看来我的站位高度不够,值得反省。
二、创新意识不强
基地里待的时间久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慢慢的会变得孤陋寡闻,信息闭塞,想问题、做事情普遍存在闭门造车的现象。技术上没有沟通交流,仅仅依赖一些碎片化的网上信息,走的是蜗牛式的试错模式,打不开思路。时间在一点点的流逝,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心里很是焦急。
分析原因,本质上还是与知识积累不够,缺少必要的钻研精神,创新意识不强有关,值得反省。由此看来,那些平常看似偶然的成功其实有它必然的、内在的因数在起作用,功力火候未到,成功自然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