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对变化缺乏快速应对和持续的推动
市场在变,需求在变,要求更是在变。基地的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生产系统力量不均衡开始显现,内部对技术和管理力量的调配迟缓,没能及时跟上变化,对生产管理的弹性预判不足,使得生产压力相对集中,各项管控出现乏力,效率波动大,成本管控难度大增,团队承受很大的压力,虽后续逐步做出调整,但问题的惯性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消化。
市场对服务的硬需求,重点体现在供货满足的能力,保质、及时、准确、不缺货,这也是市场对基地服务的基本要求。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市场对问题敏感性更明显,每一项要求都是头等大事。复盘全年,虽然都在积极组织,在机制上也不断探索,但基地的进步幅度远没有市场要求的提升幅度快,说明推动的决心不够坚定,方式方法过于简单,团队系统性构建明显不足,没能形成合力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人才梯队建设更是短板中的短板,储备力量严重不足,在人才培养管理机制上缺乏活力,虽设了框架,但没能有效跟进组织,投入资源和精力不足,缺乏目标管理、项目突破和日常引导,目前市场服务提升对人才需求的迫切程度远高于以往,人才经营迟缓,没有跟上需求的节奏。
二、深入有限,浅尝辄止
细致不等同于深入,细致是点上的功夫,深入是纵向,逐层探究发现问题,分析解决。深入的程度,说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集中解决生产服务上的问题,下半年主要组织专项会议,能融入更多人更深入的思路和方法,鼓励大家的同时,讨论问题更深入和实际,能加速推动事项,过程中我的角色是组织者,但只是关注结果,对过程参与较少,不够深入,如隔靴搔痒,失去扩大了解的机会,同时可能也丢掉了更优化更快的解决方案。
三、思维格局受限
常感工作明明已经很努力,但结果好像总不尽如人意,遇到事情铆足劲儿想解决,但就是找不到方向,很想突破,但不知道问题在哪,开始怀疑自己,焦虑,进而又影响到工作状态,实际是认知和思维水平受限,对待周围的变化缺乏敏感,僵化在固有的经验中,作井底之蛙。需要拥抱各种变化,保持更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观念和想法,学习拓宽。放松自己,以更好的投入,感受工作的乐趣,享受生活的美好。
以上是为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