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动服务工作做得不够
24年一直着眼于基地需求的挖掘及几个大拆包项目的跟踪,一心想着把项目接进来,发出去,只要生产能衔接上,那么工作基本就做到位了。年底内务管理处对湘光工作进行调研,售后回访得分很低,这也是服务工作没有做扎实的体现。没有去主动了解我们的设备到基地存在什么问题,哪些细节没考虑到位,基地使用可能存在的不方便。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设备、模具才能更受基地欢迎,从而产品更加富有竞争力。
二、基地走访较少
化建业12个生产基地,各个基地的生产实情不一,湘光作为化建业的服务公司,需要了解基地的实际生产情况才能为基地“量体裁衣”。即使是已经成熟的项目,推广到基地可能也存在现场的局限、配方的差异、流程的不统一。后续要多到基地现场,了解基地产品,工艺,流程,才能更好的找到哪些是基地共同的痛点,也是我们可复制的项目。
三、对接过程的关键信息丢失
上半年吉林基地型材半自动组装设备出现一次设备出料方向与基地使用需求相反的情况。年底在六安湖南基地的机械手制作又出现了类似的问题。相同的问题屡次出现,主要原因是没有将流程执行到位,缺少确认的动作,导致关键的信息没有落实,做出来的设备达不到基地的使用要求,一方面浪费成本,另一方面也导致基地设备延迟投入使用。
四、后续的方向
目前公司各类设备已经有40余项,但是订单还是会出现衔接不上的情况。一方面,化建业常规的自动化设备,我们没有实现生产的必须实现自产及迭代,如胶暗箱冲孔压钉、盘管机、杯梳组装等,基地设备老旧替换时有一部分产值补充,另一方面集成化信息化的项目、设备的开发,寻求增量。这样我们的订单才会有效的循环,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挖掘新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