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告诉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但从心宽,莫向外求。”当我们的行动未能如愿以偿时,应该反思自身的不足,而不是向外寻求答案。这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也是一种从容面对生活的态度。
最近看了一本美国历史小说家史蒂文·普莱斯菲尔德写的《一生之敌》。他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两个人生。一个是我们正在生活的,另一个是我们想要但从来没有活过的。这两者之间天差地别。而造成这个差异的原因不来自外界,而来自自己,史蒂文把这个叫做“内阻力”,很多时候,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习惯性地向外界寻求答案,希望从别人那里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然而,这种做法往往只会让我们陷入更深的困境。因为真正的问题往往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内阻力是来自你内心的一种自我破坏、自我欺骗和自我侵蚀的力量。每当我们想做一点艰难的、长期的行动时,它就会冒出来。内阻力看起来好像很难战胜,但它有个特点,它总是不偏不倚地指向正确的反方向,它最想阻止的,就是你最想实现的。因此,你可以用内阻力来导航,识别出你最应该破除的障碍,最应该着手去做的事情。它是一个单向障碍,它只会阻止你从低领域向高领域流动。
它指向的往往正是我们真正应该做、值得做的事。要想对抗内阻力,我们要做的不是向外寻找更多的资源,而是把自己现有的一切变成资源。古人所言:“求人不如求己。”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境时,我们应该保持一种自我反思和宽容的心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和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