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群雄逐鹿,铁器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经济的繁荣同时也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百花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出现,不同的政治及哲学观点的碰撞,对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也对后期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同的观点适应着不同时代的需要,法家靠着“以法治国”助秦始皇统一天下,酷法无法适应和平年代,随后倒在了历史的洪流中,而后道家靠着“无为而治”造就了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虽然汉王朝国力恢复,但是仍就面临着诸多挑战,于是汉武帝通过独尊儒术,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结束和亲抵御匈奴,打通丝绸之路,成功将文景之治累积的国力转化。历史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声音中一直推进至今,教员凭着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使得我们民族得到独立,而邓小平思想仅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教兴国”十二字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带领我们国家实现腾飞。因此国家与民族的兴衰需要在不同观点与不同思想碰撞中前行,历史的创造主体是百姓,百姓的幸福感不是喉舌媒体的粉饰太平更不是统计报表上虚拟数字,而是真切于对之前四十年余改革开放所获得真实改善的对比。同样也之于一家企业甚至是一个部门,需要存在不同的声音,需要不同思想的碰撞,盲目迷信鸡汤迷信书本的教条主义给我们留下唯有马谡失街亭丢地丢人的惨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