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反省
文章来源hth官方网页入口期货     作者陶玮玮     日期2025-01-10     点击量272

历史的进程、时代的变迁、行业的兴衰、公司的进退,往往不是领袖或是群众单方面创造的,更多是由领袖和群众共同创造的,领袖定路线和方针,群众来认同和促成,两者相辅相成,并在互动反馈中动态调整,以达到相互之间的适应性和共同前进。所谓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过是因为作为独立个体的人,有其主观能动性,既可以凝聚共识,集中力量办大事,也可以心灰意冷,“用脚投票”。

现代经济体中,信心比黄金重要,信心来自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个体,只是历史大势中的一粒沙,微不足道,其社会属性的主观能动性,更多体现在行业和公司的选择和调整权,有的人用的多一些,在不同等级的平台间实现升阶,有的人用的少一些,在同一平台实现不同等级的升阶,理性的善思考的人总是在评估个人在平台的成长空间,以及相应的制度支持、政策透明度、公正公平性,或在失望中离开,或在希望中坚守,优秀的平台最终会给予坚守的人奖励,平庸的平台最终给予坚守的人惩罚,因而预判和评估对于坚守与否的选择至关重要。

对于预判和评估能力的持续培养和提升,可能是应届毕业生普遍倾向选择研究岗位的原因之一,这也是在信息过载的自媒体时代中保持思考独立性的必备技能,所以,理论上,研究员可能是最需要有明确规则和方向引领的群体,尤其是优秀的研究员,必然具备很强的未来形势预判能力,并据此调整自己的选择倾向性,朝着最终掌握一项不依托于他人而存在的生存技能而前进,当然,选择路上既有成功又有失败,但在失败中反省,进而优化调整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本身也是优秀人才实现个人成长和突破的一部分。

在实现个人成长进阶的过程中,若长时间陷入无稳定性的、低水平重复的团队建设中,无疑是对管理者专业能力和情绪精力的双重消耗,若无法形成专业-管理-专业的团队式正向升阶循环,将被无情锁在1.0时代。职位有时是加持,有时是枷锁,取决于希望和信心,以及目标的可实现性。行业里,研究部门的定位似乎总是摇摆不定,既要在保底性研究和投资性研究之间选择,又要在成本和收益之间权衡,其实内核无非是短期生存和长期发展的权衡取舍,但生存和发展从来不应是非黑即白,在生存中求发展才是应有之义,保底性研究与投资性研究之间,应有追赶性研究的中间态,即集合有限资源支持特定领域,实现定点突破。

龙年末尾,因反省需要阅读了《这样的干部辞职吧2》,书中有段主题是“运气好的人和运气不好的人”,列明三点,一是,在我们的一生当中,会遇到许许多多个“决定性的瞬间”;二是,越是人生的大事,越有偶然性;三是,什么是福,什么是祸,很难判定。回想过往,我想可能自己也算是运气好的人,在某些“决定性的瞬间”坚守了,在偶然性的大事面前坚守了,那么,现在,应该是坚守的中途,而非坚守的终点,为自己点赞!


版权所有 © hth官方网页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