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泡菜国的戒严风波外,十二月最能触发我思绪的新闻,无疑是琼瑶阿姨逝世的消息。
今年的反省,就谈谈琼瑶剧。
打记事起我就在看琼瑶剧了,记忆中小时候经常搬把小板凳,捧着杯雪碧,和七大姑八大姨一起在外婆家的彩电前看琼瑶剧。在接触西游三国红楼梦、古龙金庸温瑞安之前,琼瑶就是我最熟悉的作家了,尽管阿姨的小说我一本也没读过。
90年代的琼瑶剧,就没有我没看过的。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琼瑶剧有不少值得商榷的狗血剧情,但阿姨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却是无可指摘的。首先,阿姨写的那些主题曲歌词可以媲美一众当时的填词大家;其次,那些女性角色的名字,随便挑几个出来都能当做取名的典范,比如章含烟、杨羽裳、夏梦寒、白吟霜等等;当然,最令年幼的我着迷的还得是那些琼女郎们:从刘雪华、俞晓凡、陈红到陈德容、萧蔷、蒋勤勤(当年蒋女士还没遇到陈建斌,当年她的艺名叫水灵),清一色水汪汪的大眼睛,笑似海棠醉日,哭如梨花带雨,凤眼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在没有科技加成的年代,琼瑶剧那些童叟无欺的真美女,就是最养眼的存在。无论男女老幼,有谁会不爱看美女呢?
我知道你们嫌我啰嗦,接下去就要进入正题了。
纵观90年代的琼瑶剧,基本全是以清朝、民国为时代背景,只有一个例外——《一帘幽梦》。
这部剧是前文提到过的狗血剧情的重灾区,而这些狗血剧情的核心人物,就是下文我着重要讲的人物,没错,是那个女人——汪绿萍。
小学时看《一帘幽梦》,只觉得绿萍疯疯癫癫,简直是童年阴影;直到高中时看《又见一帘幽梦》才发现,绿萍女士是这一众乌七八糟角色里唯一的清流,她的那些出格举动背后都是有清晰的逻辑支撑的。前途大好的芭蕾舞者丢了一条腿,只能整天窝在家里当一个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主妇,最后却发现自己牺牲了一条腿和全部事业,只换回一个心有旁骛、同床异梦的男人。要不是那场车祸,绿萍何至于吊死在楚濂这棵歪脖子树上?她看清了现实,却又无力改变,沉没成本这么高,真的很难下定决心推倒重来,于是在绝望之下走上了发疯之路。
少时不知绿萍好,错把紫菱当做宝。
你们说绿萍疯,我说她可泰裤辣,发疯不是目的,而是用来进行情绪管理的手段。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后,周边的土壤会变肥沃;现实中你也会发现,很多人是在得了精神病之后才变得有精神的。
之所以花这么大的篇幅将绿萍女士的事,是因为她的疯批精神很值得我们后台员工借鉴。从人事到技术,从风控到财务,从结算到客服,后台工作其实和绿萍的处境颇有相似之处,不发点疯真的坚持不下去,懂的都懂。《孤注一掷》里老陆是怎么说的?要发财,先发疯!虽然我们不搞电信诈骗,但这句话或许同样适用。前台员工想成功,要靠发奋努力;后台员工想成功,说不定要靠努力发疯。若不曾疯魔,何谈努力过?我要是不重视这份工作,又怎么会发疯呢?
经常发疯的朋友们都知道,当你开始发疯时,你的感官将变得敏锐,专注度、行动力、对某些狗屁倒灶的腌臜事的抗性都将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简而言之。你将进化为一个攻高血厚的狂战士,一台高效的工作机器;同时你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会发生质变。平时看史书,只见每页上写的都是仁义道德,而当你蜕变为狂人后再翻史书,就能看出满本都写着“吃人”二字。
小时候玩《魔兽争霸三》时很喜欢用恶魔猎手。这个以消灭恶魔为己任的英雄,终极技能却是变身为恶魔,加血、加攻、提升回血速度,同时扩大攻击范围,颇有“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意味。要和怪物战斗,或许只能先让自己成为怪物。
当然,后面绿萍自杀的剧情告诉我们,发疯还是要适度,小疯怡情,大疯是会伤身的,工作中的情绪管理,还是要疏堵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