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越会有从众心理,我们生活在群体中,个体就会受到周围的人、环境、声音的影响,无法跳脱于外界多方的言论。
我可能就是那个多数人,从众是一种自我保护和低成本、高效率的决策方式。现在我如果去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吃饭、住宿、游玩都会倾向于某些网站上评分高、客流多的目的地,从某种角度,是平台在为我做一些筛选,但是筛选的结果,不一定符合我个人需求和设定。
重要的是,事情的是非对错,不以站在更多人的层面还是更少人的层面而转移。不管是随大流还是特立独行,归根到底得想清楚这个决定是否符合自己,我本身是否能真正的接受它。包括目前的“内卷”这个词,也是因为大家做了同样的事情,不跟着做就会慌张,会觉得自己是异类,才逐步衍生,但是这是正向的从众,会不自觉的提高。就个人而言,从众的人,主要是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对和错,无法直接判断,要求超越环境形成自己独立的认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在从众后会心安理得,不会纠结这样对不对,因为大家都这样,当自身的意识和大多数人都不一样,要去践行这种不一样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勇气和行动。
结合自身的评审工作,需要时常反思有没有套路评审,会不会简单粗暴的套用标准,而忽视了隐藏、不显性的风险;有没有真正思考与领导审批意见的不一致的原因、理由,是因为风险揭示不到位,还是系统性思维不够,造成的评审不够立体。随着大量的审批工作,是否渐渐忽视了行业特性,经济周期以及每笔业务不同的着力点与特性。独立评审的独立更多的在于大量的案例积累和保持对“新”的学习,才能形成自我意识的独立评审,可能很难不受干扰,但是希望能做到少受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