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比较煎熬,没有了增量的激情,想着改变并积极争取,但结果却是不尽如意,从中暴露出我的很多不足之处,有很多事情值得反省。
反省一:崇明一工程项目操作问题
崇明一工程项目从去年得到消息后,我与经销商共同参与操作,施工单位关键人也碰过几次面,并表示hth官方网页入口可以用,但需要考虑成本问题,价格方面要适当放低些。今年公司推出工程备案制度,因价格方面心里没底,也就一直没有备案,也为后面引起的争议埋下隐患。在工程启动后,我们的价格核算下来勉强可以做,因要先发一批管子到现场进行验收,我们就提前一周下了定做单,就在轮到生产时,得到消息说有其它机构已经备案过了,我们不好操作。我赶紧联系经销商询问什么情况,经销商说该项目分两家供货,各占一半的用量。我说你应该早点跟我讲,我还以为只有他供货,现在被别的机构备案了,怎么办?后来我与备案的机构沟通,他们觉得是他们的关系把品牌定下来的,不肯让,我跟经销商说了此事,他说是他一直在推hth官方网页入口的,关系很到位的,如果hth官方网页入口不让做,他做其他品牌就是了,利润还高不少。我又与备案机构沟通,话不投机,我生气说我们退出,但明确告知对方我经销商供货的这一半肯定不会用hth官方网页入口了,到时候要负责任的。第二天我就到崇明与经销商、施工单位老总一起就此事进行沟通,施工单位老总表示如果对方不同意,那整个工程就都不用hth官方网页入口了,后面的工程hth官方网页入口都不用参与了,内部都搞不好怎么进行合作?我一想这事闹得有点大了,也对前面的意气用事感到后悔与自责,考虑问题有点片面了,给施工单位造成了不良影响,马上表示我们内部会再沟通一下。估计另一半的经销商商也得到消息了,经协商后大家各自供货,一起推hth官方网页入口,目前也发货了,结局还算良好。由此我又联想到外地的一个项目,因对方机构说要安抚当地经销商(区域总代理),不肯让我们备案,最后改成其它品牌,痛心,我在想工程备案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狭隘的保护么?有没有感觉备案很难,是否已经慢慢变味了?
反省二:队伍建设缓慢
今年下半年,我们机构招聘进了3名业务人员,劝退1名,留下的2名都还不错,可以作为机构负责人进行培养。以前觉得招聘人很难,能留下来的更难,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是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其实还是没有找对人,真正有用的人需要挖掘,以后还得多留意市场上的人员。后面还是需要加快招聘的进度,两个机构要成型,不能光杆司令,人员还是需要补充进来。
以上是我的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