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摘了块地,位置属于城市核心地段溢价了49%。在竞拍之前我们分析过其实胜算不大,因为与他竞争的六家企业都是央企国企背景,与这些企业相较一小小的本土民企实力上颇有点蚍蜉撼树的感觉,然而他竟凭借“四分钟的时间差”赢得了这场看似不可能的胜利。打电话道喜,他的兴奋溢于言表。朋友浸润地产行业多年,回想前年我们一起合作,帮他拿下另一块地的时候,他还感慨的跟我唠叨,这是最后一块,不干了,太累,没利润。可到了去年他的新楼盘开售,不仅成为市里销售冠军,他的状态已经焕然一新,滔滔不绝的跟我聊现在地产行业变化,分享他如何卷土重来的在地产行业中逆势而上。看他半百的年纪,却依然如少年般充满激情,又如老将般沉稳果断,我感慨万千。
人到中年老了吗?诚然我们会被过去的认知、对事务的期待框定思维,仅关注特定的信息,不论对行业的趋势判断,还是到具体的做事,我们很容易掉进认知的窠臼里,但我想心态决定状态!把自己当成一个初学者,不论做什么,卸掉固有思维的枷锁,不断求知求新,走出自我认知的闭环,时时向内求,向外看,朋友的转变不就印证了心态对事业的影响吗?朋友觉察到了地产行业趋势的变化,重新学习,洞察到新的机遇,重塑认知,从而成就新的高度。
换个角度讲,我曾认为地产行业红利殆尽,但结合本地的城市发展及远期的规划,深耕与创新或许仍能开辟新机。我们的城市刚刚承接了一个国际博览会,即将承接一个全国性运动会,城市的提质改造升级迫在眉睫。按照惯性思维,我第一反应的是建筑行业、地产行业。可是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够了吗?前期的实战训跑动中,我接触了很多新兴行业,智慧医疗、智慧安防、城市信息库、各种系统集成商,整合各类硬件和软件系统,节能服务、再生资源、绿色建材等等,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已是城市更新的核心要求。这些产业正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产生、而发展。巨大的资金需求也使得金融行业创新参与模式成为关键,我们需要更新认知、打开格局、顺势而起。
最后一个感触,实力悬殊并非绝对,策略与时机同样关键。市场竞争如此激烈,我们现在的市场份额远不如本土公司,但是不是可以通过细分市场和需求、开发新的模式、集中资源在一定领域等等方式来进行创新,差异化、敏捷性、创新性来找到蓝海市场。我们现在是初生牛犊,正在积蓄力量,迅速成长,强大自己的实力,这样将来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对手和挑战,都不会因为实力悬殊而绝望、而盲目,向内看,专注自己,分析形势、运筹帷幄、耐心积累、敏锐观察、果断行动!
朋友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的故步自封和惫懒,或许,真正困住我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能否像他一样,既怀赤子之心,又具老辣之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