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足和反思
2025年上半年,我坚持以“套利为主、趋势为辅”的策略框架,围绕农产品、化工品及新能源品种展开交易,基本实现了稳定盈利的目标。当然,这半年尽管整体表现稳健,但仍有以下问题需深刻反省:
1.对极端行情应对不足
5月美国大豆主产区干旱炒作导致粕类单边暴涨,因过度依赖套利模型,未能及时调整策略参与趋势行情,错失额外收益机会。
2.另外,由于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导致的原油、欧线等品种的暴涨暴跌行情没有及时转变思维定式,错失了相关品种的部分盈利机会。
3.品种研究深度不够
新能源品种的供需分析主要依赖第三方数据,对下游电池厂排产节奏跟踪滞后,导致持仓调整滞后于市场变化。
化工品套利中,对某些品种需求复苏力度预判不足,部分组合持仓周期过长,资金效率下降。
4.风控执行不够彻底
虽然我的投资组合所有策略均设置止损线,并通过分散持仓降低系统性风险,但是在没有预判到某些极端行情的时候强制平仓容易造成流动性枯竭的风险。
二、改进计划
1.继续深化基本面研究
针对新能源品种,继续通过多渠道接触期现商、研究员和厂家,追踪行业消息和盘面关注点。
增加农产品产区调研频次(如三季度北美大豆实地考察),提升对天气、政策等突发变量的敏感度。
2.继续完善交易框架
对于某些确定性机会,允许仓位扩大至50%以内,以捕捉短期机会增厚收益。同时严格执行止损策略,以降低风险。
对化工品套利多关注跨品种上下游产业链机会,扩宽策略池。
3.对单边交易需要更加灵活,及时根据市场情况及消息面反应止盈止损。
4.增强极端情况预期,前置风控条线
近期市场由于各种宏观外部因素呈现波动性增大、极端情况增多的特点,给事后风控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因此以后将更加重视极端情形的研究与预判,在组建投资组合的同时更多考虑后期风险,将风险控制从事后向事前倾斜,从而更好的保障投资组合收益的稳健性。
三、下半年展望
1.核心方向:继续以农产品、化工品套利为基石,新能源品种趋势交易为补充,做好仓位管理和回撤控制。
2.潜在机会:关注三季度生猪产能去化对农产品需求的传导效应,以及四季度光伏装机旺季对新能源品种的支撑。
3.风险预判:警惕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引发的商品流动性冲击,提前降低高波动品种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