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往,我发现自己对变化的态度呈现出一种矛盾性。一方面,我深知变化是生活的常态,是进步的引擎,理性上我渴望那些带来积极转变的机会。当变化在预期之内或由我主动掌控时,我能为当前的变化感到兴奋和充满动力,乐于拥抱挑战带来的新鲜感。
然而,生活中多数的变化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面对突发的、不可控的或充满不确定性的变化时,内心的抗拒和焦虑往往占据了上风。比如工作内容的大幅调整,重要计划的意外中断,或是生活环境的被迫改变。那一刻,内心会涌起强烈的不安。我的第一反应常常是试图维持现状,寻找一切可能的理由来证明“不变”或许更好,内心充满对未知结果的担忧和对潜在损失的恐惧。这种焦虑就会表现为拖延决策、过度分析以至于行动迟缓,甚至在初期产生消极情绪。
我意识到,这种抗拒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失控感”的厌恶和对安全感的本能需求。我习惯于计划性和可预测性,不确定性像迷雾一样让我看不清方向,从而引发焦虑。往往我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调整过来,既然变化的进程难以阻挡,那么从一开始就正视它直面它就是唯一的选择,否则只会产生无谓的自我内耗,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勇于接受任何新事物,面对任何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