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言有所界,行有所止”。言语的边界是对他人的尊重,如溪水循渠而流,方不至泛滥成灾;行为的止境是对自我的清醒,似草木依季生长,才不会逆势枯败。人生的进退从不是非此即彼的博弈,而是在“尽力而为”的果敢与“量力而行”的通透中,寻得与世界相处的支点。顺势而为者,如舟行江海,借风势而抵远方,非妥协于时势,而是懂得让生命与规律共振,此乃“诸事达”的真意。
沉淀心性,是将浮世的喧嚣滤作内心的清潭。我们常困于执念的罗网,将“求全”误作圆满,却不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看清欲求的本质,在追逐中留一分余地——就像手握细沙,握得越紧流失越快,适可而止的松开,反能留住掌心的温度。守得住内心清净,便看得透“求全不求满”的哲学:花半开时最美,酒微醺时最适,人生的长久之道,从来在“够了”与“刚好”之间。
止,是为了更稳的进;舍,是为了更久的得。当言语有界,便少了伤人的刺;当行为有止,便多了护己的盾;当在奋进中知进退,在欲求中懂留白,生命自会在张弛有度间,铺展出从容而长远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