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京东突入外卖领域重启补贴战的福,越来越多的朋友接触到了咖啡、每天至少一杯,将咖啡用于提神解乏、代替无味的水,同时它似乎不像奶茶那般甜腻不健康。但不管喝的咖啡品类是啥、浓淡如何,大伙儿慢慢感觉到喝咖啡带来的“提神”不一定“醒脑”,甚至有不少人陷入了越喝第二天越困、第二天越困就越喝的恶性循环。
从我个人感受而言,咖啡的“提神”方式并不是让我沉静下来,得以梳理任务有哪些、优先级如何,而是将困意和清醒的意识一起隔绝,使脑子成了“无”的状态。困确实是不困了,但思考的能力和速度也都有所降低,很容易变成任务来了不分类、不排序;一头扎进乱麻抓起什么做什么;键盘敲得噼啪响的流水线机器。
后来才发现这种“拼命”的状态更多的是自我欺骗:咖啡因让人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我却误以为这是“有干劲”,实际判断力早就被冲垮了;事情不捋顺就开干,像蒙着眼睛跑步,撞墙是迟早的事。
除咖啡因影响外,比如对接事务多、工作家庭朋友多方面琐事同时撞车、沟通谈话多的同时沟通对象给的反馈又比较正面等,很多情况都会让人进入繁忙(或亢奋)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维持冷静且正确的判断显得更加重要。
提醒自己往后应当在清醒时专注思考计划、执行乏力时再借用外部刺激助力,同时做好“副作用”的风险预估,才能真正做到张弛有度、详略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