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主动是人类的天性,即使生活受到了外界条件的制约,那也是因为我们有意或无意地选择了被外界条件控制,这种选择称为消极被动。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他们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积极主动的人对外界刺激毫无感应,只不过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对外界物质、心理与社会刺激的回应方式。
在生活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能让你更好地掌控方向、提升幸福感。
从"被动反应"到"主动选择",遇到问题时,少说"我没办法",多问"我能做什么?",比如工作遇到瓶颈,主动学习新技能而不是等待安排。区分哪些事你能控制,如自己的行动/态度,哪些不能自己控制,譬如他人的看法。应专注前者,比如主动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而非纠结别人的评价。
设定清晰目标,定具体、可衡量的目标,拆解任务,大目标容易让人拖延。比如:每周运动3次,每次1小时,而不是只喊口号:我要健康。比如:要完成多少业绩,要积累几个客户,需具体到一周拜访哪些目标客户,要达到什么效果,日积月累以逐渐靠近并完成目标。
预设解决方案,提前想好B计划:如果项目受阻,有哪些资源可调用?复盘调整,每周花10分钟回顾:哪些行动带来了进展?下次如何优化?哪些关系需要加强维护?
接受不完美,主动行动可能会失败,但每次尝试都是数据收集、积累经验,你知道了一种不太有效的方式。
真正的主动,是意识到生活不会按你的预设发展,却依然愿意率先迈出第一步。从今天的一个小行动开始,可能是主动联系一位你想结实的人,可能是做一件一直想去做却没行动的事。行动的齿轮一旦转动,就会带动更多可能性。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但这不等于胆大妄为、惹是生非或滋事挑衅,而是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积极行动不同于积极思考。我们不但需要面对现实,还要面对未来。但真正的现实是,我们有能力以积极态度应对现状和未来,逃避这一现实,就只能被动地让环境和条件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