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反省
文章来源哈尔滨广角     作者马秋晨     日期2025-07-03     点击量93

作为法务团队的一员,在合规建设、风险防范、合同管理及业务支持等方面持续深耕。现将工作与心路历程总结如下:

一、 恪尽职守:重点工作回顾与成效

合规、风险、审合同,外加给业务部门“灭火”答疑,活儿又多又碎,加班是家常便饭。回头看看这半年,上6个月班,加班28天,也算非常6+1了,有干得还行的,也有不少地方得再使劲儿,心里也是起起伏伏。

1.  合规这摊事儿:

盯紧上头规矩:集团新出的政策、意见稿、合规提醒、风险案例,我都带着团队第一时间研究,在业务中不断提醒、渗透给业务同事,确保业务兄弟们知道啥能干、啥不能碰。让制度更实用、能落地。查漏补缺:按合规要求审核每笔业务,揪出来潜在合规小毛病,提前吹哨,都盯着他们整改了,降低合规的风险。

业务早介入:业务只要建群,我这边就会盯上找业务同事了解情况,法务就介入。上半年出具的合规意见数据总结都写了,不再赘述,把关键风险点(比如这事靠不靠谱、模式合不合规、会不会是坑)和解决办法说清楚。有的情况跟领导们想一处了,降低了潜在风险,我心里确实有成就感,觉得自己还不错,开心。

2. 合同把关:

又快又准:上半年我经手审了65套合同(份数太多,数不清了)。在保证不出错的前提下,平均速度提到了1个工作日内搞定。有大业务的合同,种类多,方案复杂,除了亲自上手弄也带教了操作岗的同事,为以后更好地服务业务同事助把力。

3.  支持业务 & 琐碎日常(科长的额外操心):

当业务“救火队”:业务部门天天各种问,这个客户做不到咋办?那个提案这么写行不行?关联公司外围咋整?近期到期咋回事不清楚?业务还差啥?合同章盖移位了行不行?拍照片企业老板就是不正眼看镜头行不行?日期填错了咋办啊?没压章咋整? 。咱尽量不简单说“不行”,而是在合规框架里想办法,给个“能行”的方案(领导说带着解决方案提问题)。

流程润滑剂: 有时候合规要求卡了业务脖子(比如应收定性、外围、合同情况),我就得去协调沟通,在“合规”和“效率”之间找平衡点,让事儿能往前推。带团队这块儿:除了自己干,还得盯着科里小伙伴的进度、质量,帮他们解决难题,培养人,关注小伙伴最近的心态变化,有没有不开心,工作上不顺利,我那没用的心也没少操。

 二、 没干好的 & 心里那点事儿

1.  做得不够的地方:

有些风险提示还是太“虚”,光说不行,得抓紧落实,不能啥事非得告到首席那里解决,那首席也挺闹心。

落地执行“最后一米”: 跟业务部门沟通不少,但有些合规要求或者整改措施,到了业务一线,落实得不够彻底、不够统一。有些问题提了,但没完全盯到彻底解决,就怕成了“纸面合规”。

2.  这半年的酸甜苦辣(科长内心OS):

压力山大,天天提心吊胆:当科长责任更重了。每次签字、每次风险提示,都可能关系到公司钱袋子。特别是处理高风险、大业务时,真是“压力山大,生怕出错”。有次熬夜加班,重复看合同核对资料,发现里面有个错,赶紧改,那马不停蹄的心情,我这甲状腺就是这么急坏的。

夹心饼干,左右为难:业务部门冲业绩、搞创新,想法多、动作快;咱合规得把住底线,不能松。平衡这俩,最难! 遇到个特别有“钱景”但合规边界模糊的业务,内心那个挣扎啊…… 既要“守住门”,又想“推一把”,沟通协调累心累脑。

价值感 vs 累成狗: 处理一堆琐碎咨询、重复审合同时(尤其加班到深夜),偶尔也会想“这工作意义在哪儿?”。但看领导也知道咱辛苦,今年给升职加薪了,也因为咱的建议,被业务同事采纳认可,那种“这摊事儿离了咱真不行”的价值感就上来了,又能撑一阵。

从“踩刹车”到“指路”:慢慢明白,光说“这不行”不够招人待见(虽然该说还得说),更得想想“怎么干才能行”。这想法推动着我更主动地提前介入业务,帮业务找合规的路径,努力从“拦路石”变成“安全导航”(在合规轨道里)。

加班多,生活难平衡:这岗位就这样,尤其当个小头头,紧急合同、临时业务、加班是常态。虽然我没孩子、没老公,但对自己挺多亏欠的。有时候累得够呛还得盯着改合同、审业务,心里真不是滋味。但既然干了这活儿,肩上这担子,就得扛。

2025年上半年,看着合规的篱笆扎紧了,大家齐心把风险拦住了,业务能在安全线内跑起来,作为法务科长,这辛苦也算没白费。心里的纠结、疲惫、成就感,都是这工作的“调料”。下半年,咱还是那句话:合规底线死守,风险苗头早掐,业务需求尽力帮(在规矩内)!带着小小团队,继续当好广角这艘船的“安全员”,争取少加点班,多陪陪父母(理想总是要有的……)。


版权所有 © hth官方网页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