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团队。
在我的做事风格里,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首先肯定是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要求团队准时交付,自己首先得带头干,然后才可能带着大家一起干。所以时常会跟自己暗暗较劲,最理想状态就是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懂,如有疑问我能答疑解惑,需要方案我能提供最优解决思路,然后要求小伙伴们执行。
然而,我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个体的局限性和知识储备的天花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区和能力边界,每个人亦有自己的优势和擅长的领域。作为团队的领头人,如果不能打开格局,发现每个团队成员的闪光点,让优秀的个体在他(她)擅长的领域充分发挥,那么我的短板我的短见我的局限就会发展成为团队发展的天花板,阻碍团队的进步。
优秀的领导者深谙"水涨船高"的智慧——当团队成员比自己更优秀时,恰恰是团队突破天花板的契机。首先打开格局、开放心态,主动倾听接纳更多不同的声音;其次在于识别和发现,用人“扬长”,团队成员优势互补。优秀的领导者更应该是资源协调者而非全能主角。
二、关于培训。
自去年提出财务应以专业技能为业务赋能,做好后台支持,提升业务一线人员对于财务报表的解读能力,心里便一直有些惶恐。对于我们服务的中小企业,财务报表的粉饰空间巨大,甚至可以说不能算粉饰,而是直接造假,那么我们对于报表解读的意义对业务评审真的帮助不大。所以在财务报表解读(一)基础版的培训课件里,我主要还是针对报表的主要科目、最基础的财务常识以及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如果连最简单的勾稽关系都对不上,则报表造假的可能性就相对高了,以甄别段位较低的报表造假。对中小企业,我们尽调时应更注重实际的银行流水、水电煤能耗物流、工资薪金社保,税费缴纳等,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
上半年在财务报表解读(二)的课件里,则更偏向上市公司的报表解读。一来财报已经过审计,相对来说较为可信;二来股质业务占比份额越来越高,已成为我司业务的最主要来源。但上市公司一般体系庞大复杂,资金需求时间又紧,想要短时间要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不切实际,所以本次课件中我则注重于找重点。通过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短时间内如何找出占比最大的重要资产以及这类资产存在的可能粉饰空间,从而快速以点到面了解企业整体资产规模的大致质量;通过收入成本费用结构图比快速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通过现金流量来印证企业利润的现金含量和企业的投资方向。然而,寻找有代表性的案例、收集整理数据特别花费时间,我对碎片时间又未能充分合理利用,至到5月份才成稿,以致于培训实施一拖再拖,远远落后于计划。
经历过4场讲解后反思,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能力总是有限,课程的内容想要更接地气,对业务落地真有帮助,需要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总是你一个人讲,单调又乏味,一边又是被动的听,没有自己的思考则容易一耳朵进一耳朵出,昏昏欲睡,一场培训下来可能都没能找到一个印象深刻的点,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既然我们想要发展股质业务,那么,我们每个分公司都推出一、两名业务精英,一起来参与业务标的的数据整理、财报分析,然后大家一起来共同学习交流分享,轮流做讲师,角色轮换间,参与度高了,自然会有更深的体会,同时又能达到我们培养内部讲师的计划,正所谓hth官方网页入口逼你去成长。
所以我畅想,下半年我们可以涌现出一批讲师,我们的讲师对财务报表的解读能力更上一层楼,在跟上市公司高管的谈判中能一语中的,直接企业要害,不容对方小觑,赢得客户尊重,充分展示我们hth官方网页入口大资方的专业能力,更好地促成业务合作。
以上是我上半年的反省,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