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反省
文章来源对私金融     作者何飞飞     日期2025-07-04     点击量94

反思今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在于后经营业务化解:费时费力,进展缓慢,严重影响新业务拓展和团队建设,痛定思痛归纳总结如下:

1.土地权属及他项权利调查不够彻底:

问题:对工业土地的权属来源是否合法清晰(划拨/出让、历史沿革)、是否存在瑕疵(如查封、抵押、租赁合同“买卖不破租赁”)、是否受限(规划限制、征迁计划、环保风险)等核查不够全面到位。

反思:义乌小微型企业多,土地历史沿革复杂,租赁关系(尤其长租约)和隐藏抵押风险高。一旦权利不清或存在隐患,不仅影响抵押登记效力,更会大大增加日后处置的难度和成本。

改进方向:必须取得完整权利证明并前往不动产登记中心核实登记簿信息(抵押状态、查封状态、规划用途、前手交易纳税情况等)。同时,务必实地勘查,查勘是否有实际建设与登记不符、租赁等情况。与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以便及时获得最新的变化动态,得以获得灵活调整的反应。

2.后期跟踪管理薄弱:

问题:“当后”管理流于形式(如例行公事的电话询问),未能有效监控借款企业实质经营状况变化、抵押土地状况变化、是否涉及新的诉讼或查封等情况。

反思:风险往往是逐步积累的。未能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恶化、抵押物价值贬损或被第三方查封等预警信号,错失了要求补充担保、提前催收或主动处置的最佳时机。

改进方向:建立制度化、差异化的“当后”监控体系。对高风险客户增加回访频率和深度(查看生产、库存、用电、纳税状况等);定期核查抵押状态;与客户关键人员(如财务负责人)保持有效沟通;建立早期风险预警机制,明确触发条件和干预措施。

反思过往一切不足之处、重整旗鼓,总结经验教训以更好面对下半年的挑战:核心:企业经营是根本:工业土地是保障,但企业经营和第一还款来源才是风险管控的基石。无本之木难长久。审慎是关键原则:在尽职调查、价值评估、融资比例设定等各个环节必须坚持审慎原则,“宁可错过,不可做错”。流程化和细节决定成败:每一步操作流程的规范化、精细化是避免低级错误和保障权益的基础。持续监控是风控生命线:“放款”不是终点,有效的“当后”管理和风险预警是降低损失概率和程度的关键。未雨绸缪定预案:对于处置的难度和成本要有充分预判并提前做好预案,提升资产流动性和回收效率。专业能力是核心保障:在土地评估、法律合规、风险识别、资产处置等方面持续提升专业能力,是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区域视角不可或缺:深度理解和融入区域经济发展脉络及政策环境,因地制宜地调整风控策略。本地化营销业务是重中之重。

就分公司下半年运行我对自己设立了综合改进方案:

1. 强化风控体系建设:

优化风控制度:根据反映出的问题,完善覆盖贷前、贷中、贷后全链条的精细化风控制度。

提升内审力度:强化内部审计和合规检查的频次和深度,确保制度有效落地。(每月总经理与内勤、团队长就各自的分工对在途业务设置

引入更先进工具:探索使用风险管理系统、大数据征信工具等提升效率和准确性。

2. 提升专业团队能力:

加强培训:定期组织法律合规、资产评估、风控模型、金融知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打造高素质业务和风控团队。

引进人才:关键岗位(如风控总监、评估主管、资产处置经理)考虑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

外部协作:与专业的律所、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管理公司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3. 优化业务结构与流程:

客户准入:设置更严格的客户准入标准,向经营稳定、治理规范、行业前景良好的企业倾斜。

操作流程再造:精简并固化关键业务流程(受理、尽调、评估、审批、签约、登记、放款、贷后、处置),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引入关键节点复核机制。

档案管理升级:实行电子化档案管理,确保所有流程资料完整、准确、易检索。

4. 建立灵活高效的资产处置通道:

市场网络构建:大力拓展买家信息库、中介机构库、产业资本资源、网络拍卖平台合作等多元化处置渠道。

处置小组强化:成立专项处置小组或明确职责部门,给予其必要的授权和资源支持。

激励机制调整:研究设定与风险控制和资产处置成效挂钩的绩效考核方案。

5. 深化区域研究与风险信息共享:

信息平台搭建:建立义乌工业土地、主要行业(饰品、日用小商品、电商等)的数据库,跟踪土地价格指数和企业信用动态。

交流机制建立:主动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银行、同业典当行等建立定期的风险信息交流机制。

政策研究常态化:专人持续关注和解读义乌地区的经济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策略。


版权所有 © hth官方网页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