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反省
文章来源内务管理处     作者李永江     日期2025-07-04     点击量106

流年似水,岁月如歌,不经意间时间已过半年。在过去的半年里,作为质量审计人员,我深入参与了公司的质量管控与审计工作,在收获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也让我对质量管理体系和细节管控有了新的认识。

一、体系与细节

在当今环保政策进一步强化、环保与可持续材料升级、纳米改性材料应用日趋成熟、智能化与数字化生产普及、政策驱动与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市场环境中,质量不仅是产品的生命,更是公司持续发展和赢得市场信任的关键,质量体系的构建和维护对于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公司已建立有一套完善的“以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持续的配方优化、稳定的工艺配套、不断升级的过程质量管控、专业快捷的售后服务筑起了hth官方网页入口三十年的优质口碑。

但在细节执行上仍存在疏漏。例如,在产品设计阶段,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客户需求分析,导致产品功能与实际需求脱节;在原材料采购环节,到货入库检验时未能进行全面批检,导致部分批次材料存在潜在质量问题;在生产过程中,虽已制定关键工序操作规范,但在实际执行时却因员工培训不足或疏忽大意,导致关键工序或关键质量控制点没有得到有效地监控和管理,影响产品质量;在包装环节,包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产品的信心和品牌形象。

因此,我更加坚信,细节决定成败,任意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成为质量反馈事故的导火索。质量管控的核心在于细节,只有在宏观的质量管控和策略前提下,从微观细节上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管控和持续改进,做到真正的预防为主,将质量问题从源头扼杀在萌芽状态。细节管控的需求要求自上而下地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只有不断地培养和灌输质量意识,让每个员工都将细节管控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才能形成稳定、持续的质量管控平台。

通过近一年的审计经历,让我对审计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审计不仅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检验,更是对源头和细节管控执行力度的一次深度检验。质量体系的审计需要从文件层面的审查延伸至实际操作过程,从源头和细节入手,注重对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原材料/成品检验、包装质量等关键环节的深入了解和细致审查,挖掘和评估潜在的质量风险。这也促使自己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时刻保持对细节管控的敏感性,以更好地为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服务。

二、闭环管理

按照网络定义,质量反馈闭环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质量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周期性的质量评估、问题识别、改进措施制定与执行,以及监督与评估,确保组织能够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其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动态的、自我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定期的反馈循环,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或超越顾客的期望。其核心指导原则是PDCA循环理论。

而在这中间,数据收集与问题识别是整个流程的基础。公司已建立一个全面的数据收集机制,包括需求收集、客户反馈、市场调研、产品测试报告以及技术服务记录等。但仍存在较多不足,如数据收集不完整、问题源/流出源分析不到位、改进措施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通过有效的分析,来识别潜在的质量问题的根源,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目前在实际操作中,是根据收集的历史质量反馈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反馈的频率和严重性,集中解决大部分客户投诉的问题,进而大幅度降低产品缺陷率,减少返工和废品的成本。但这种事后检验追溯机制,无法实时反映质量异常数据,导致反馈周期过长,容易使质量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集中爆发。这就要求将质量控制节点前置到生产过程中,加大数据监控和分析,或引入自动化检测设备和质量控制点,利用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手段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动态监控和异常预警,从而大大提高了一次成品率和批次间成品的稳定性,有效地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基于以上认知,如何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提升分析能力将为我继续努力的方向。以上权为个人反省,如有不到之处,请不吝指正。


版权所有 © hth官方网页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