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长安的荔枝》最近挺火,抽空看了一下原著小说。故事大概讲述了上林署小吏李善德被上司算计,接下了在贵妃诞辰前将新鲜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的任务。他历经三次实验失败,最终采用“分枝连瓮法”搭配驿站接力的方式,成功将荔枝的保鲜期延长至11天。尽管在运输过程中遭遇了胡商苏谅弃船逃跑、阿僮的荔枝林被强行砍伐、路上驿站人去楼空等诸多困难,他还是在11天后将两坛鲜荔枝送到了长安。虽然未曾深究当年杨贵妃吃的荔枝是否来自岭南,卓越的算学能力让李善德被委以重任,却也使他陷入绝境,自接了这个荔枝使,就一直在生死边缘挣扎,想必当年的荔枝使也跟李善德一样,他是想活的。强烈的求生欲望,才会使历史增添浓重的一笔:“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个抉择,要么生要么死。如果是我接到这样的差事,是否能考虑那么周详,是否有那破釜沉舟的勇气去面对,好像在那样的境遇,大概也只能是迎难而上了吧。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成就什么样事情。但李善德的事成,虽有右相的护身符加持,但在实际执行中也是有很多无奈。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个人能力,而在于“和光同尘,雨露均沾”。李善德后期通过利益共享调动各方资源,才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在商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背景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更替,税务机关在征管手段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广泛用于税收监管领域。2024年度的个税汇算清缴已经充分体现了税务数据的抓取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体系,存在重复抵扣的专项附加扣除,大数据一比对就获取了精准信息。汇算清缴需要倒回信息重填,退税数据重算。如若企业有经营上的不合规、或者是有超期未进行申报,被税务认定是违法经营,受票企业收到的发票就要做进项转出,如果对方企业预警疑点得以解除,税务又通知企业可以进项转回。对于受票企业而言,时刻要为上一家企业的诚信经营买单。
税务合规,已然成了企业经营的一门必修课。唯有在合规上再去下功夫,在细节上不要有疏漏。上半年,银川报税时出现水利基金没有申报权限,找电子税务局12306咨询原因,查出系统升级后跨区登记的税号有差错,后续回复说跨区企业不必要再申报水利基金,只需要报房、土两税,连增值税预交都不需要。跨区经营增值税预交是全国统一的,怎么唯独银川可以有特例,还是带着怀疑询问有没有相关文件支持。面对专业的人回答不专业的问题时,我们该如何判断处事。如果后续来一个专项检查,说该公司增值税没在当地预缴,需补缴并产生滞纳金的时候,那个随口回答问题的兄弟应该不会站出来说,那是他说的吧。连参与立法的权威人士出书上报作出的解释,都可以解释为个人解读,是真的叫事过境迁,人走茶凉么,要负责任的终究还是老老实实做经营的人。最后也不知道谁对或谁错。合规,也是何其之难。
阿僮有什么错,错在她家的荔枝太甜了。不管李善德是如何答应只砍十株,终究还是没能保住满园的荔枝。很多事情,只有经历过,才懂得事情发展的种种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