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反省
文章来源宁波广角     作者陈楠     日期2025-07-08     点击量90

入职公司已有两年,工作状态从最初的“被动执行”逐渐转向“主动谋划”,从“完成任务”向“做好工作”进阶。现对上半年工作进行反省、总结。
    一、培训制度的局限
    风控的根本在于其理念的宣贯,所以,将合规操作、风险教育长期、常态化。

通过合规提示、风险案例、处分文件的解读、宣贯来强化全员合规意识。

广角的培训从最开始的“讲大课”,到后面的“分层级、分区块”,培训的方式方法虽在不断改善,但多是以“法务单方输出”为主,培训工作在积极推进,但效果不达预期。

为此,应重构培训体系,以“利他性思维”为导向,站在业务员的角度思考其需求与痛点,也就是说,“我这样做,能够给业务带来什么,以及如何便利了客户”。

将“单向输出”转为“双向对话”,定期向业务人员收集实操过程中遇到的合规难题,围绕具体场景展开讨论,再结合具体制度说明“如何规避此类问题”,让大家感受到“合规是为了保障业务顺利推进,而非绊脚石”。

二、沟通方式的偏差

正所谓“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硬性要求没有错,但良性沟通同等重要。

前后台从来都不是天然对立的矛盾体,更不应在思想上对二者进行切割,二者皆是为客户服务。没有前台的合规,如同空中楼阁,看似华美却无用。而缺乏合规的前台,则好似风雨中飘摇的危楼,风险,不是不到,而是时候未到。

要形成“后台围绕前台转,前台围绕客户转,广角围绕市场转”这一良性互动,则需在前后台之间构建动态平衡机制。

(一)前后台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

前台应将合规要求内化于业务开展的每个节点,对业务负责、对客户负责、对自己负责。后台守底线、有方案、忠于职守、防止极端,同时,少些“直接否定”,多些“倾听”,多倾听具体的业务痛点、难点,在合规框架内找到可行性方案。

将“服务性思维”融入具体的业务中,这既非是对合规的妥协,亦非是对客户的盲从,而是真正以客户的需求为基准,将合规嵌套进具体的业务,实现其防范风险、赋能业务的价值。

(二)区分“原则问题”与“灵活空间”

合规因业务而生,其根本在于促成合作、守牢底线。不做“60分”的合格法务,要做“80分”的成熟法务、“100分”的优秀法务,而这,不仅要求自己要深耕专业知识,更要扎根到具体的业务中,从业务框架出发,理解各部门的工作侧重,避免成为法条、合规制度的搬运工、避免一刀切的教条化处理。

在其位谋其政,对触碰制度底线的行为坚决拒绝,但对确有合理原因的特殊情况,应尽力协助寻找合规途径,既守住底线,又推动业务落地。

三、制度理解的浅层化

实操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同事对一些合规要求生搬硬套、“懂一点,但不多”,从而导致工作的反复,增加时间成本,归根结底,是对制度底层逻辑的不理解。

所以,要持续强调“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把工作做细、做透,制度不是约束,而是经验的沉淀。

四、结语

以“求其上者得其中”为准则,既严守制度底线,又通过“利他性思维”推动合规落地。始终相信,全员合规不是口号,而是需要通过共情、倾听和理解来实现的共识!


版权所有 © hth官方网页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