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勤苦勇严”之“苦”省思:辨苦味,择苦行
文章来源武汉广角     作者李桂林     日期2025-07-08     点击量86

一盘清炒苦瓜,女儿皱眉质疑:“苦瓜有什么好吃?”我一时语塞,想起自己当年同样避之不及,而今却觉得那苦涩后的清凉回甘如半生况味——所谓“半生瓜”,原是要用半生光阴才能参透其深意。女儿继而追问:“你们这代人怎么没苦硬吃”,这猝不及防的提问,如石投心湖,激荡起我对“吃苦”二字的重新审视。

不久后母亲腰椎手术需卧床静养一月,我提议请护工。父亲节俭了一辈子,立时反驳:“怎么一点苦都吃不了?”这句话如重锤敲击,与女儿“没苦硬吃”的童言形成刺眼映照。两代人对“吃苦”的评判竟如此割裂!无奈屈从于父亲的坚持,我开始了白天工作、傍晚顾儿、深夜陪护的连轴转,月余下来,身心俱疲。

这一个月被动承受的辛劳,连同女儿那句“没苦硬吃”的诘问,迫使我直面“正勤苦勇严”中“苦”字真义,恍然惊觉,真正有意义的吃苦绝非无端承受生活窘迫的折磨,而是为了锤炼筋骨、磨砺意志而主动选择的历练。

这种被动忍受的窘迫之“苦”,本质是低级的苦——它只消耗而不滋养,如无源之水终将干涸。我和父亲在医院轮流看护,我累如陀螺,父亲也疲惫不堪,差点住院,这便是“低级之苦”,女儿口中的“没苦硬吃”,恰是此种苦的注脚。真正值得经历的,乃是“高级的苦”——那种指向成长、蕴含价值的主动磨砺:或是烈日下长跑时肌肉的灼痛,或是深夜里绞尽脑汁思考的孤独,或是日复一日对抗惰性的自律修行。这类苦的尽头,必有自我开拓与精神境界的升华。

领悟“高级苦”的价值,其起点必在于“思考的苦”。若回避这份绞尽脑汁之苦,终将精神困顿。反之,主动拥抱读书的苦,则是穿越时空与智者对话的修行。它虽无立竿见影的黄金屋,却如春雨润物,悄然重塑心灵,赋予我们洞穿迷雾的眼界与突破边界的底气——此乃“年少只知读书苦,白首方知读书甜”的深意。

自律之苦亦如是。初期如逆水行舟,每一步都需对抗惯性的巨大阻力,而当自律化为本能,其苦便酿成生命之甜的回甘。从被动吞咽“低级苦”的泥沼,到清醒选择“高级苦”的峰峦,此乃真正的成长觉醒。

苦瓜之味,终需时光沉淀方解其妙;人生之苦,亦需慧心方辨其值。愿我们能明辨苦之品级,不再“没苦硬吃”,而是将心力投注于那些值得躬身以耕的“高级之苦”,如此,每一滴清醒选择的汗水,终将汇成滋养生命厚度的甘泉。


版权所有 © hth官方网页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