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主线围绕着以华住墙板产品战略合作为最为重要的对接项目,协调市场操作包括全季、桔子、汉庭、漫心、城际、水晶等多品牌入围。历经来自各方面等种种困难与不易,一同协助的同事都深有体会。同时,上半年在产品开发方面,也并非一帆风顺。对于装饰墙板现阶段重心工作,我认为是围绕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与市场价值认知展开,为此,我做如下反省反思:
一、产品差异化优势不突出,同质化风险高:
现有主力产品(碳晶板、实心板)在核心性能(如强度、防火性)上与对标竞品相比,未能形成显著优势,更多依靠价格和渠道。同时,环保特性宣传缺乏直观、有冲击力的消费者触点(如可视化数据、权威背书故事)。
分析原因,对目标用户细分市场的核心诉求理解不够精准,价值主张未能直击要害;技术研发投入的资源和魄力不足,满足于行业平均水平;对产品“故事化”包装和情感价值挖掘能力欠缺。
二、价值传递链条断裂,销售赋能效果未达预期:
项目部虽然提供卖点手册和培训,但一线销售在实战中,仍习惯性依赖价格竞争,对产品独特价值(如全系的ENF国际级健康环保、PET、墙布、皮革高定饰面装饰效果)传递不到位。终端甲方对品牌墙板的认知度低,价值感不强。
分析原因, 产品价值内容未能有效转化为消费者易于理解、有共鸣的语言和场景(如“环保”如何转化为“儿童房安心之选”);提供的销售工具(手册、PPT)偏技术参数罗列,缺乏场景化的话术和应对客户质疑的解决方案;与市场在整合营销上的协同不足,未能形成立体化的价值传播矩阵。
三、成本优化与价值保障存在平衡失当:
上半年在碳晶板、清逸板成本优化探索中,部分潜在方案(如降低基材克重)存在影响产品耐用性和口碑的风险,评估不够谨慎。过度关注BOM成本,忽略了整体用户体验成本(如安装效率低带来的隐性成本)。
分析原因,对“成本”的理解过于狭义,未能将用户使用全生命周期的总成本(购买、安装、维护、更换)纳入考量;在成本优化决策中,缺乏基于用户体验数据的风险评估模型;与生产、研发沟通时,有时未能充分强调用户体验的优先级。
四、后续改进方向与初步计划:
1、 打造不可替代的产品力与差异化: 聚焦核心性能突破, 锁定1-2个关键性能指标,投入资源力求做到行业领先或具有显著优势。建立“性能标杆”。
2、强化技术壁垒:积极寻求材料、结构或工艺方面的专利布局机会。
3、深化用户场景研究:重点研究目标用户(如年轻父母对环保的焦虑、设计师对效果和效率的追求)的深层动机,将产品特性转化为解决其核心痛点的“必选理由”。
4、优化销售赋能:将卖点手册升级为“场景化销售剧本”,包含典型客户画像、核心痛点、产品解决方案、常见异议处理。
5、打造终端体验 :推动在重点经销商门店、公司展厅、市场拉练等,设置强互动性的产品体验区(如环保测试小实验、不同纹理触感对比、快装演示)。
6、建立基于用户体验的总成本观,完善评估模:在成本优化提案中,强制加入对用户体验影响(安装便捷性、耐用性、美观度)的评估维度,建立简易的评分卡。收集分析安装工反馈和售后数据作为重要依据。
以上谨为半年度反省,请领导批评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