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光阴倏忽而过,驻足回望,虽步履不停,但深刻意识到自身与“专业而成熟”的要求仍存在显著差距。现将主要不足之处反省如下:
一、心态不稳,情绪易受波动。
时时觉得工作繁重而多杂,当工作推进受阻、结果未达预期时,易陷入情绪低谷,甚至滋生抱怨。缺乏自我激励意识,未能有效点燃内在驱动力。缺乏一种直面挑战、视困难为磨砺的“强者心态”。常导致能量内耗,影响判断力与行动效率。情绪波动不仅是个人状态问题,更可能辐射团队氛围,削弱他人信任感,在需要稳定输出的关键时刻显得韧性不足。
我们在面对顺逆之境,应当始终从容不迫,情绪稳定可控。视挑战为常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避免被情绪左右言行。强大的自我激励能力更能使自己在高压下仍能保持积极与高效。
二、学习惰性,专注力遭侵蚀。
系统性学习计划常半途而废,专业知识更新滞后。难以沉心静气进行深度钻研,业余时间常被碎片化、浅层次的网络消遣所占据。导致知识结构老化,专业敏锐度下降,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案件需求,长远看将严重制约职业发展的深度与广度。
应该保持求知若渴,精进不息的状态。以后将加强金融专业知识学习,法律专业知识学习等,将学习内化为习惯与责任,对新知识、新动态保持高度敏感与热情。
三、执行拖延,效率低下。
部分工作跟进存在滞后,未能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拖延”这一顽疾尚未彻底根除。这不仅体现在内部事务处理上,更延伸至外部沟通。任务积压导致效率低下,影响工作节奏,甚至可能错失关键节点导致出现重大纰漏。
应当执行如军令,工作推进雷厉风行,计划周密,跟进及时,反馈清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自律彻底杜绝拖延,确保所有事项高效、精准落地。
四、沟通怯懦,立场坚定性不足。
在与法官等权威角色沟通工作时,时有畏难情绪浮现,顾虑重重(如担心被拒绝、质疑或影响关系),导致态度不够清晰、立场不够坚决。有时未能精准、有力、策略性地表达我方观点或推动诉求。直接影响案件推进的效率和效果,可能使有利局面未能最大化,甚至导致本可争取的权益未能充分实现。专业形象亦可能因犹豫不决而受损。
以后应当沟通如利刃,立场坚定, 与各方(包括法官)沟通时,既保持尊重与专业,又能清晰、自信、策略性地表达立场,据理力争。无谓的顾虑让位于对专业判断的坚持和对案件负责的担当。
以上是自己仍存在的不足之处,勉励自己日后加以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实现专业而成熟的目标。望大家予以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