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会有它的颠簸,当它传导至个体,我们的感受和困难是具象的。这其中有挣扎,有徘徊,有迷茫。期待与现实的落差,付出与收获的失衡,有时让奋斗与坚守变得陌生。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好似按下了加速键,差三个月就是满两年的“hth官方网页入口人”了,虽说从去年起就已承担科长职能,但却在忙碌中忽略了停下脚步沉淀和思考。每个人的大脑就像一台机器,每段经历、每次思考,都在重塑它的“程序”,如果停止运转,就会使机器“生锈”,工作亦是如此。今年年初正式任命了科长一职,这意味着要对自己和承担的责任重新进行定位与规划,而不是如往常一样不经思考地埋头苦干。于我而言,现阶段对公司的文化、制度、业务模式已了然于胸,对目前所承担的工作职能也能相对尽善尽美,但其中缺少的是对某一项专业的深入研究和掌握,一直浮于表面,没有向下深耕。
前段时间看到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的一段发言,“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最本质的价值是长期主义,如果看得短,什么事儿都很难办,短期是不是跑到前面没那么重要,关键是能够滔滔不绝。永远要做难而正确的事,做别人不做的事,做细分领域你能做到最好的事。”投射到我现阶段的工作中,常着眼于手头上的事,而忽略了在某一条赛道长期深耕。自科室成立以来,在不断的讨论和分析之后暂定了行业周期及相关政策研究的科室条线工作,刚确定研究方向时,总是一头雾水,自认为与我们的业务相差甚远,脱离实际,不接地气,无法具象化的聚焦于业务本身,从而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后来经过与领导的多次沟通和磨合,慢慢理解了此项工作研究存在的意义。
很多时候,一些看似与我们核心业务关系甚远的工作是为了它本身做铺垫。除了了解具体的事,也要有宏观思维,这二者缺一不可,这一点是需要自己深刻反思的部分。接触到一个新的领域或课题时,总是主观臆断它存在的意义,后来想想其实是自己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迷茫,总是倾向于“踮踮脚能够到”的目标,对“跳起来摘桃子”的勇气和决心不足。在熟悉领域内能够游刃有余,但面对全新挑战时,往往持保守态度,对行业前沿动态的吸收转化不够积极,创新和学习举措多停留在“微调整”层面,尚未形成突破性的工作思路和长期主义的坚守,潜意识中对失败的顾虑较多,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探索的脚步。
害怕把花“养死”而拒绝养花,一定程度上也拒绝了把花“养活”的可能性。人生漫漫,每个人的时间、精力和才华都是有限的,专注某个领域,持续深耕,才能有所作为。至于“养花”,掌握了养花的方法和技巧,持续呵护和照顾它,总能枯木逢春,毕竟研究工作总要经过推翻再来的过程,不同于养花只有一次寿命。成为长期主义,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是我需要持续贯彻落实的人生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