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半年度反省
文章来源生生资本     作者林鑫恒     日期2025-07-11     点击量86

回望年初,2024年成功的喜悦犹在,资金量的大幅上升更让团队对今年打出收益,获取分红信心十足,团队预期打得很高。在踏空春节前后的机器人行情后,我们迫切地需要追赶市场目标和年度目标,2月份开始全力布局云计算板块,调整持仓、追加杠杆,试图加速追赶目标。3月份坚守和忍受回撤,4月份的黑天鹅行情中净值近乎腰斩。随后,团队经历了诸多变动,被动的减仓、清仓反复出现,工作方法也持续变动,大家都在打破自己原有的交易理念、习惯去尝试突破。

我想从以下几点去反思上半年团队和个人遇到的问题。

第一个是团队理念和认知的不统一。在理念方面,团队成员对市场、行业和个股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了独立的投资决策缺乏连贯性,也缺乏被信任,选股、持仓和交易的难度被放大。团队有认可价值投资的,有偏好成长周期的,有追逐中期趋势的,也有擅长短线图形的,然在今年的分仓考核机制下,最终大家的策略无法形成合力,甚至被彼此动摇。在认知方面,进入5月的热点轮动行情后,问题尤为突出。对热点板块缺乏快速认知能力和研究深度,让我们既错失初期布局的机会也引发了部分盲目追高的操作。基于不同的投资理念,我认为应该给予不同的持仓策略和时间维度的考量,而不是在一个大的策略下同进同退,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充分挖掘个人潜力。此外,我建议后期每月聚焦1-2个细分行业,跳出舒适区和思维惯性,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多个角度共同去拓展和验证团队的认知能力。

第二个是目标设定过于刚性。年初设定的30%年度目标,不论高低,但客观程度上让投资动作变形。在错过年初的机器人行情后,团队陷入了两种极端:一是为达成目标而高杠杆追高连板的云计算板块;二是在回撤中害怕错过反弹,主观上忽视了风控原则。这两种极端在关税战影响的黑天鹅行情下,净值风险被进一步暴露和放大。我建议设定相对动态的目标,一方面以市场为基准,可以每月或每季度进行收益复盘,进一步修正下月或下季度的目标;另一方面适度降低主观预期,以此来保持一颗平常心,如此面对波动或者杠杆的使用,我们都会更从容。

第三个是持仓环节的自我强化和风控。在持仓持续回撤时,一方面没有有效地开启思维碰撞,缺少针尖对麦芒的基本面沟通验证;另一方面没能理性分析技术面的变化,反而陷入持仓后“自我强化”的陷阱。比如云计算板块短期涨幅过高,而在买入后仍坚持“长期赛道”逻辑,认为“暴跌后必有反弹”,反复降低自己的底线和预期,未能及时止损。我建议设立强制风控机制,多引入反对意见,用于挑战现有的持仓逻辑;以建仓时点计,单股回撤超15%第一时间复盘,重新评估持仓逻辑;还要引入去杠杆场景,单股回撤率超30%,强制清除杠杆回归自有资金持仓。

第四个是对技术面和资金面认知不足。过去我总是沉浸在通过估值的高低去判断基本面的好坏,忽视了资金面共振的重要性。市场的逻辑总是变化,而AI让我们对基本面的梳理速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理解能力是认知的核心。但资金面反映的是市场的核心共识,唯有逻辑和资金的共振,才能带来价格的抬升,这是我这半年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投资是一场长跑,而非短跑冲刺,过犹不及在投资路上反复被验证。上半年的亏损让我深刻认识到,真正的收益并非来自孤注一掷的豪赌,而是来自稳健的体系、持续的认知升级和严格的风险管理。下半年,我将以更谦卑果敢的心态、更严谨的方法和更开放的思维重新出发,希望能挽回净值上的损失。


版权所有 © hth官方网页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