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反省
文章来源生生资本     作者吴晓娜     日期2025-07-11     点击量90

某个周日,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提示:本周你在此设备上的日均屏幕使用时间为8小时12分钟。这条信息让我陷入沉思。回顾这一周的生活与工作状态,我发现自己仿佛被时间推着走,真正完成的事情却屈指可数。而这些“无意”滑动屏幕的行为背后,折射出我对手机的高度依赖和注意力的持续流失。

以一次简单的购物经历为例:原本只是想购买家中急需的垃圾袋,于是打开购物软件准备搜索。结果页面跳转到了外卖平台,系统自动推荐了一些满减红包,我便开始纠结晚饭该吃什么。翻看着各种美食图片,不停地上下滑动,正当犹豫不决时,微信弹出消息提示——是朋友转发的一条热搜。出于好奇,我点开查看,发现内容简略、信息模糊,看得一头雾水。为了弄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我又转战微博搜索相关词条,试图厘清舆论的真相。

然而还没等我深入研究,手一滑又误触了一条广告链接,直接跳转到一个护肤品直播间。主播正好在推销我平时用的一个品牌,忍不住停下来观看,在优惠价格和热烈氛围的推动下,我一时冲动下单购买。等到冷静下来才意识到自己早已囤货充足,短期内并无实际需求,最后只能选择退款。

整整两小时过去,垃圾袋没买成,外卖没点上,热搜也没看明白,连冲动下单的护肤品也被退了回去。表面上像是在多个事项间来回切换,实则什么都没做成。

类似的情况在工作中也会出现。例如,当我正专注于某项任务时,突如其来的中介骚扰电话打断了原有的思路;或是被一条热点新闻吸引注意力;刚重新投入处理工作A,却被告知工作B有了新的进展,需要紧急准备材料;与此同时,客户经理来电沟通工作C的具体细节;刚挂断电话,又接到反馈指出工作D出现了问题亟须调整……一天下来,仿佛一直“在线”,但每一项都推进得断断续续,缺乏连续性和深度思考的空间。这种“多线操作”的节奏不仅降低了效率,也让我的大脑长期处于疲惫与混乱的状态。

显而易见,这样的状态正在悄悄侵蚀我的专注力和执行力,让人陷入“看起来很忙,却没什么成果”的怪圈。要真正提高效率、找回节奏,就必须从源头入手,减少对手机和碎片信息的依赖。

接下来我希望能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习惯,慢慢摆脱对短视频和社交平台的沉迷,重新找回那种专注做事的感觉,不再被外界的信息洪流牵着鼻子走,而是主动掌控节奏,在工作与生活中真正有所收获。


版权所有 © hth官方网页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