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上半年的工作,做了如下几点反思:
1、到了一定的岁数思想容易固化,对事物的好奇心在逐渐丧失,很固执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对的,而事实上所有观点都是相对的,包括科学也是,所以我们需要多看书、多听书,多跟有智慧的人、年轻人交流和碰撞,这样会对我们固有的思维进行对冲,尽可能的做到与时俱进,不顽固不化,不阻挠有想法的人的思想发展。
2、人是复杂的动物,因为人能思考、有思想,同时也能制造生产工具,所以有时候“眼见未必为实,耳听未必为真”,最终看其行动,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有些人一开始你觉得很好,突然有一天你觉得很差,其实他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只不过你对他的判断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变化有可能是通过别人的小道消息,或者有件事的结果没有达到你的预期等所致,但他还是他,他的优点还是优点,缺点还是缺点,但由于我们对他负有成见后,对他的缺点会无限放大,因而表现在语言和行动上,会对他偏见十足,有色眼镜看他,越看越觉得“用非其人”,但古人讲我们要学会“推己及人”,我们自己也不完美,即使有比较大的缺陷,也要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告诉他、指出他、引导他,调整到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其所长就可以了。
3、管理是系统性的工作,点上的突破可能会带来一些活力,但要真正解决问题还是需要从组织架构、人员配置、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根治,如同中医对人看病一般,系统性的进行调理,个人英雄主义或者急功近利,对事物总体的发展不会产生长远的影响,所以在做出决策时,想清楚前因后果,包括目的、预期会达到的效果、投入产出比、必要性等等,通盘进行考虑,一旦认定必要的、合理的、值得的,那就果断的采取行动,中途即使效果有所偏差,也不要轻易调整策略,因为一旦轻易调整,前期工作会全功尽弃,消耗了不必要的资源,甚至贻误战机,而战机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环境下,显得格外重要。
4、在很多思路定下去的时候,需要多征询大家的意见,尽可能多听少说,尤其是对于那些有不同见解的人,要抱着宽容的眼光进行看待,很多时候随意附和是一件很简单和很容易的事,但要提出不同的见解来,费脑费力,又会得罪人,所以本身对他来说需要勇气和胆略,鼓励是非常有必要的,只要他是对事不对人即可。最近看了汉武大帝的书,有点是很明显的,刘彻身边有几个敢于和善于谏言的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譬如有汲黯这样的人存在,还是很有必要的。
5、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始终奉行“少即是多”的原则,做加法易,做减法难,但尽管如此,需要时刻反思哪些环节或者物质是非必要的,甚至已经在影响我们的效率或者内耗,那就需要果断的减少甚至取消,不能优柔寡断,这样做是为了轻松上阵,集中资源办好最重要的事。
6、人活在世上,最终的宿命都是一样的,所以“过程是否精彩”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为此要经常挑战一些有难度的事情或者别人不敢干的事,只要抱着一颗纯粹的心、拼搏的心、奋进的心、“干就行”的心,也许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
上述几点反思,发自内心真实想法,难免偏颇,但仍愿与大家共享,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