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煮雨,岁月缝花,2025时过半载,挥汗间时日已过,不觉间艳阳高至。平静间多了几分焦灼,可能这半年来很多人都是在灰色空间寻找一丝生机。
半年生产工作已逐步让自己开始沉淀,思考选择一种更好的方式,让自己可变,让工作可变。
一直以来,自以为看问题要从长远出发,工作也是,打好基础再谋求更好更扎实的发展,然而感觉在现阶段这种短平快的节奏下,打强基础有种成了奢望的感觉,时间、人力更快的展露成效,而非隐形的扎根,苦恼中寥寥数月,指标差强人意,有改善也是昙花一现。
六月回归采购,踱步车间之外,回顾一番,恍然间发现有种思想停滞的一种状态,从认知感受来看,身陷其中与旁观者完全是两种感受。车间内所观所为,均在一个狭小的范畴内思考,方寸见离不开那几公斤废料,无法更高维度的思量,无法糅合长效的布局与短期的见效。放眼之外,其实成效与扎根两者并非对立,首先对立思想的种子种下去,就会放不开眼光,更容易钻牛角,思想无法变通。更甚至者,一个管理者,动手做的越多,思考的东西就越少,改变就会越少,越刻板越固执。此处为这半年来思想焦灼的最大问题所在。所谓深入浅出,结果一头扎下去,没起来。
关于学习,面对一线,吸取他们对于调试及异常处理措施的手法,面对衔接,了解其对于企业运行及产品定位甚至市场走向的判断,都是难得的经验,然而,发现自己的耐性大不如以前,总是想在最短时间内汲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采用了跳跃的方式获取想要的内容,学习的内容完全碎片化,所掌握的东西更没有融会贯通,更容易忘记。到头来啥也没学到。或许是年岁有加,或许是时代的焦虑,让静下心来学习的耐性显得难能可贵,或可能是进步渴望的抛却,热忱的低迷,不知不觉间让肌肤的衰微深入了内心,学习成了快餐,除了味蕾的刺激,没有了营养的追求。
很庆幸的是,自己还保有积极地行动力,这可能是一直以来刻到骨子里的习性,或许这可能是在纷繁世界中沉在最底层最真实最原始最纯真的一份力量,心有所执,不至暮年。愿未来可期,迷雾之后依旧色彩斑斓。
以上所思权当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