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下,身体、心理慢慢不同程度出现问题。身体上,抵抗力下降,一月感冒一次,一次半个月。心理上,回到家看到家里一团乱,孩子调皮不好好学习,火气一下子上来,便开始批评这个指责那个。一段时间,发现好像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自己气的不行,孩子成绩也大幅退步。
周末午休睡不着,静静地看着窗外的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又慢慢变小,再到最后雨停。突然意识到,我应该静心。我有太多的预期,不同程度上对自己对孩子都有。人最怕,既要又要。当欲望和自己的能力不匹配的时候,渐渐心生怨念,自己不快乐身边的人也不快乐。学会接纳自己的平凡,孩子的平凡,接纳工作、生活的平淡。学会放手,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能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不要总想着插手孩子的课题,插手后没达到预期又感叹自己的付出责怪孩子的不作为。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非要去牺牲奉献,就不要去道德绑架,可以不做,既然选择去做,就不要去考虑得失,不要自我感动的同时还胁迫他人感恩。
下班回家,进家门前,要转换好自己的情绪,不把工作上的压力带回家,不迁怒孩子。学着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情绪化表达。当情绪控制大脑后,那一瞬的所作所为其实都不是自己内心真正的意识,结果使得事情的发展越发的糟糕。所以,先理顺情绪,后解决问题。深呼吸,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积极自我安慰,尽快的调整自己的状态,想明白自己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平复好情绪好,理智的表达和作为。
世界上唯一亘古不变的就是“变”,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做一件事有一百种方法,可以和别人做同样的事,但绝不能用同样的方式方法去做,一定要有自我的思考,而不是机械性的生搬硬套。不管处于什么年龄、什么境遇,依然要保持一颗学习的心、创新的心。减少自我内耗,把多余的精力用在自身学习上,专业上不足就多看专业性书籍,情绪控制不好就适时地的学习放松调整,接受自己身边出现的所有事物,改进自己的不足,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人看物看事。
我想,自己越来越好,孩子也会越来越好。未来,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