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司财务负责人,本人在2025年上半年的工作中,对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仍有不足,未能完全实现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经过深刻反思,现将主要问题、原因分析、改进措施汇报如下,以警醒自身并切实推动下半年内控工作的全面提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资产账实相符率虽提升很大,但仍存在漏洞。
从集团审计和基地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看,在存货及固定资产的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工作中,执行不够彻底、及时。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账实差异问题,对于发现的账实差异,未能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及时查明原因、明确责任、进行账务调整。对资产转移、领用、处置等关键环节的动态跟踪监控不足,缺乏有效的实时或高频次核对机制。
2、财务核算的基地数据准确性不足,影响成本报表质量。
部分生产车间提交的原始业务单据存在填写不规范、信息不全、传递不及时甚至失真的情况。在将基地业务数据转化为财务数据的过程中,存在归集口径不一致、成本分摊依据不清晰、数据归集时点不准确等问题,导致成本核算、费用归集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财务部门对基地一线生产、仓储、物流等具体业务流程的理解和参与不足,未能有效建立确保数据源头准确性的联动机制,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审核把关不够严格。
3、部分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监督效力打折。
采购付款、合同审核等关键业务流程中,存在未严格执行既定审批要素、关键控制点执行缺失等现象。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频率和深度不够,对于发现的违规操作或执行偏差,未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纠正和问责,导致制度约束力软化。
二、问题根源反省
反省一、主观认识与重视程度不足:
作为负责人,对上述问题的严峻性认识不够深刻,未能将内控管理提升到保障公司资产安全、数据真实、合规经营的核心高度来抓。在日常工作中,有时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效率轻规范”的倾向,未能以身作则地坚持原则、维护制度刚性。
反省二、管理机制与方法存在缺陷:
资产动态监控机制、基地数据质量评估机制、制度执行检查机制等不够健全或运行效果不佳,缺乏有效的事前预警和事中控制手段。对关键岗位人员(特别是基地数据录入人员、资产管理员)的操作规范培训和监督指导不足。
反省三、沟通协调与责任落实不畅:
财务部与生产制造车间、设备管理部门、仓储部门、采购部门等在资产管理和数据传递方面的沟通协作不够顺畅,存在责任边界不清、信息传递不到位的情况。未能有效建立跨部门的内控协同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三、改进措施与行动计划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将切实承担起责任,牵头组织财务部并协同相关部门,在下半年重点落实以下改进措施:
1、狠抓资产账实管理,提升资产安全性:
修订并严格执行《财务基础数据管理办法》,增加盘点频率,明确盘点责任人、流程、差异处理时限。推动建立资产的电子化动态管理台账,控制结存总量,明确保管责任人,记录关键变动信息。对所有盘点差异必须限期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呈报总经理批准后,完成账务调整。加速利用电子标签/WMS系统等技术提升存货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2、夯实基地数据基础,确保核算准确性:
联合生产、仓储等部门,强力推行原始表单填写规范,明确填写要求、传递流程及时限。对关键数据实施必要的现场抽查验证。梳理并规范成本归集与分摊规则,确保依据清晰、方法合理。明确各基地数据报送的标准模板和时限要求。财务人员增加深入基地一线频次,了解业务实质,加强对原始数据的逻辑性、合理性审核。建立财务与基地数据对接人的定期沟通机制。将基地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纳入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
3、刚性执行内控制度,强化监督问责:
组织全员内控制度专题培训,结合案例强调违规后果。发布简明扼要的《内控关键控制点操作指引》。在财务审核环节对资料不全、流程不符、审批越权的一律退回。加强合同财务条款审核的深度。财务部内控岗定期对重点流程进行抽样检查,出具内控检查报告。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操作或执行不力情况,明确责任人,视情节轻重采取通报批评、负激励、考评降级等措施,并记录在案。
四、总结
2025年上半年内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深刻反映出我在管理意识、执行力度和体系建设上的不足。我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我承诺将以此次反省为新的起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聚焦“资产账实相符、基地数据准确、制度刚性执行”三大核心痛点,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改进措施在下半年取得实质性成效,全面提升公司财务内控管理水平,筑牢公司健康发展的基石,切实履行好财务负责人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