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心有座有名的寺庙叫静安寺,周末度假在里面闲逛时看到布施的香客们所留下的各种感悟。其中有一篇写到“佛曰:得即是失,失即是得。万事有得必有失。大善之人都能舍,大智之人都敢舍。”此话倒是甚得我心。
我在投资领域已历经学习了十几年,多少已体会到数次金融市场带来的得失。但一开始我对有得必有失这点还是抱有侥幸心理的。人都是贪婪的,如果能不负代价就获得收益,想必很多人都会乐此不疲,投资中有不少人也是因此而因小失大。但这层得失只是第一层,更让人难受的是第二层:即如果你想维系所获得的收益,也不得不持续付出成本来对冲未来未知的风险。这一层的得失其实是很反人性的,因为人类的惯性投资思维是收益最大化,对于不确定的成本则是尽量避免之,能省则省,不太可能倾向于花费现实的成本去预防未来不一定会发生的风险。我也是花了很久的时间与成本才改变了这一投资习惯。佛曰:“舍得下,才能得”。现在想想那位香客的话其实还挺有道理。不过相对于缥缈的佛经,我更倾向于理性上的结论。我做出这一认知上的改变主要还是和人工智能算法给出的结论有关,根据AI的计算结果,所有长期收益最大化的策略最终会和短期收益最大化策略产生冲突。所以数学上而言,想要得的话,你还真得失,甚至还得长期的失才能换来真正的得。以AI的处理方式,钱需要在能赚的时候也不去赚尽,同时需要在不必要去花的时候反而花下去,方才能最终收益最大化,而这其实是违反人类思维惯性与常识的。
当然,投资中的得失并不是仅限于账面上的数字,它同样体现在控制权上。尤其是次世代下的人工智能系统,AI将显著提升社会的生产力,放在金融上就是显著提升投资盈利能力。但相应的,AI也将获得人类社会更大的控制权与决定权。坐在自动驾驶的车里吃着火锅唱着歌当然是开心的,但是当人类不再握着方向盘的时候,人类的命运是不是还握在自己手里就不好说了。AI化很可能是未来投资界的一个行业趋势,但这里面的得与失,投资者也将不得不自己去面对去取舍。我自己对这个得失是偏向正面来取舍的,虽然花了一些时间去考虑,我最终认为技术发展的进程无法阻挡,我也有反省自己其实应该更早承认这一点。
总之,投资本身充满患得患失,而人类天性又是贪婪与懒惰的,所以一方面确实是欲速则不达,另一方面,AI时代也要坦然面对无为而治。在投资中保持一颗随性的心或许能让自己更快乐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