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以为,人的心境是随外物而转的,正如柳枝随风摇曳一般自然。然而近半年来的一些事却教我对此产生了疑惑。我常想,人心犹如一潭水,澄明时能映照万物,浑浊时连自己的影子也看不真切。这潭水的清浊,往往不在于外物如何搅动,而在于持镜者如何自处。
前两个月我在马路边上看到一棵老梨树今年花开得特别好,没过几日刮大风下大雨,我以为花朵要落尽了,谁知第二天一看,枝头虽稀疏了些,剩下的花朵却开得更精神了。我家丫头不会说话,却拉着我去看,指着那些花"啊啊"地叫,脸上笑成一朵花。我突然明白,那梨树上被风吹落的花朵,本就是该落的;而留下的,却是经得起风雨的。人心何尝不是如此?外界的风雨终归要来的,但心境如何,全在自己。就像高邮有个下面条的中年汉子,残疾了手却练就了绝技,每天早上都排长队候着,每天能卖100多碗阳春,像那说书的瞎子,失了双眼却点亮了心灯。他们不是不知道苦,而是选择了不活在苦的心魔里。
夜深人静时,我常对着书房的镜子出神,到底是大环境不行还是我个人不行?还是终究扛不住销量的压力和外人的质疑?人心恐怕也是这样,需要时时自省,方能保持明净。说到底,世间万物都是心的注脚。
同一个太阳,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同一场雨,有人嫌其泥泞,有人赞其润物。境由心造,相由心生,只是这心镜的拂拭,终究是自己的功课。旁人说得再多,不如自己一朝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