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精耕细作。勇于探索,不断求新,捍卫食品安全是当代新农人的精神与标准,我作为一个农业参与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本着对工作的热爱与严谨,我对半年来几项工作作自我反省。
一、玉米种植
去年年内制定的大棚玉米种植工作,春节天气转暖,择机进行育秧工作。苗期曾出现连续几天的寒潮天气,导致秧苗出现停止生长和返黄现象。为保证秧苗的健康成长,我们及时采用保暖及喷施叶面肥,促使秧苗抵抗严寒并恢复生长,效果明显,为后期的采收和品质奠定了基础。
二、福寿螺的防治
每年水稻插秧季都是福寿螺啃食秧苗最严重的时候,尤其是低洼田块,都是整片被啃食掉。啃食严重了,又得进行人工补苗,时间与种植成本增加不少。年年如此,年年想办法,在一次次的探索与失败中今年首次控制住了福寿螺对秧苗的大面积侵害。即在下基肥平田时一同洒下消杀药粉,主要是消杀啃食秧苗的成年螺,效果显著。没有大量人工补苗,这也是为今后工作积累经验。
三、高粱种植。
年内制定种植本地糯高粱,计划15亩(实际13.5亩)如期落实。这也是我们今年正式探索种植优质糯高粱的开始。因之前没有规范种植高粱的经验,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有问题出来也不完全是坏事。首先高粱育秧地的选择,采用简单野蛮的方式,随便找一块地进行旋耕起垄,高低不平,导致种子裸露或雨天积水被淹。其次没有及时补种导致秧苗缺失严重,这不光是时间的浪费,也增加了种植成本。
纵观上半年的几项工作,虽有改进,但也存在种种不足,对大棚玉米的种植还算成功,在产量和口感上都达到预期,不过还有上升的空间,包括上市时间,品种优化,产品质量,客户对接有待改进。福寿螺的消杀防治工作,虽达到理想化,还需完善与安全。此项工作没有直接证明对水稻有危害,但会对整个水生系统造成很大的破坏。还需找对物理方式来防治。高粱种植现在虽来到收获季,但长势没有喜人,高矮参差不齐。有必要改变育秧方式,保证秧苗的数量与品质,田块排水通畅,起垄疏松透水。
老说农业靠天吃饭,其实不完全是,人为更重要。不能改变天,那就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动,做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