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面对工作难题,我心中常被一种怯懦的阴霾所笼罩,抗拒与消极如藤蔓缠绕,使我几乎忘却了挑战本身的意义。困难当前,我惯于退却,似乎从未真正品尝过克服它们、最终取胜的滋味。
年初,当领导宣布本年度的工作目标时,最初我心中回荡的,几乎全是“不可能”的回响。然而,领导那坚毅的面庞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尝试着放下预设的畏怯,不再空谈困难,而是一头扎进具体事务中去,如同战士一寸寸争夺阵地。半年过去,虽未能全然抵达那座预设的峰顶,但回望来路,每一步脚印都清晰可见,每一分微小的进展都真实可触。特别是身边同事一次次成功的案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行动本身,即是穿透虚无恐惧的锐利锋芒。
由此不禁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深深震撼了我一部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荧幕之上,年轻的志愿军将士们,在极端悬殊的境遇中,面对的是几乎无法想象的艰巨使命。他们并非不知艰险,却以血肉之躯直面钢铁风暴,用意志硬生生在不可能中凿开一条胜利之路。原来所谓“不可能”,只是庸人自缚的怯懦之词。真正的“难”,其价值恰在于锤炼人的精神筋骨。
这份体悟,竟也悄然映照于家庭之中。妻子为儿子设定的学习目标,在我初看时也曾觉得悬于云端,难以企及。督促的过程,少不了孩子的啼哭与汗水,少不了我的焦灼与妻子的坚持,宛如在荆棘丛中拖曳前行。然而,当我们埋头于每日细微的功课,当儿子在反复练习后终于解开一道曾令他绝望的难题,那种缓慢却扎实的进步,分明在向我们昭示:所谓高远,并非虚空楼阁,它正是由脚下无数个“尽力”的瞬间,一砖一瓦垒砌而成。目标的巍峨,恰恰反衬出坚持本身那沉甸甸的分量。
困难从不是横亘于道路的不可逾越之墙。它更像一柄沉重的铁锤,存在的意义,只为锻打我们生命的韧性与锋芒。抗美援朝战场上那惊心动魄的壮烈,赋予我迎向工作挑战的勇气;而日常中每一次微小的“尽力而为”,无论是案头奋斗抑或家中琐碎,都在无声地强大着我的内心和意志。
从此,愿我能将“尽力”二字铭刻于心,敢于直面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