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反省:
就在前几天下班回到家无意间看到了初一女儿写的一段话,她是这样写的,“我原以为只有到了社会才会有阶级,想来是我太天真了,在学校至高层是校长是学校领导,再低一级是各班主任,再有就是各科老师,最后即为班干部,而我们这种无名分的,却要被班干部同学管着,顶尖的学生有特权,学习越好,越是着重其培养,差生那直接放弃嘛?我不甘心,我不愿意看到花,渐渐地枯萎。生活进步了,质量提升了,但人们早已失去了纯洁的心,散发着光芒的心,现在也只好被自己捏紧抹黑,可这样真的好嘛?这是我们所追求的吗?一个个为了所谓的利益而伤害别人。”结尾她还不忘写上,“个人表态,勿当真。”
当天晚上我看到这段话,失眠了。看着熟睡中,天真无邪的脸庞,这段话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深刻观察力和对不公平、人性的敏感思考,令人动容又心疼。
她写到了几个关键的社会现象在学校这个“微型社会”中的折射,并表达了对这种状态的痛苦、困惑和对美好的渴望。
她观察到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进步了,生活质量提升了”),但人们的心灵似乎失去了曾经的“纯洁”和“光芒”。人们变得功利,为了利益不惜伤害他人(“现在只好被自己捏紧抹黑”,“为了所谓的利益而伤害别人”)。
而我却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如何与孩子谈论社会不公,我也在思考,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