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在公司领导的信任与安排下,因年龄情况和工作需要,于4月份正式从设备部负责人岗位调整为技术顾问。这既是公司对老同志的关怀,也是优化管理结构、发挥技术专长的举措。在新的岗位上,我主要负责技改创新、人员培养以及内外部维修加工的技术支持与把控。在努力履行新职责的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深刻反省如下:
1. 技改创新的“落地性”与“前瞻性”结合不足:
在技改项目推进中,有时过于侧重解决眼前技术难题,且现有推进项目含金量不高,对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实施周期风险,评估不够深入、系统。对于前沿技术的研究,如何更有效地转化为符合公司现阶段实际且具有引领性的方案,思考和实践还不够。
在接下去的项目工作中,需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视角,在方案阶段更深入地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增加与生产、工艺、财务等部门的沟通频次,确保方案更“接地气”;投入更多精力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可落地性的技术方向。
2. 人员培养的系统性与成效评估有待加强
当前的“传帮带”和培训更多依赖于经验传授和零散指导,缺乏系统性的培养计划和清晰的阶段性目标设定。缺少对培养对象的能力短板分析,培训效果缺乏有效的量化评估手段。
后续与部门管理团队共同制定更结构化的关键岗位人才培养路径图;针对不同对象设计差异化的培养目标和计划,推动岗位轮动,多培养多能岗。
3. 机模道场:自主维修能力水平还是不足
在公司领导魏总的多次督促下,由于自己的工作拖拉,三车间机模道场到4月8日才开始正式投入运作,目前已能对机械部件金加工、电动工具、电瓶车等进行自主维修,但不能自主维修件还是较多,是电机、变频器、行车、电镀、喷码机类等维修还是外协为主,占比还是较大。如何降低维修费用,是下半年的工作重点,现在我们的技能水平,还是不足,需持续学习提升、不断钻研、来共同提高。
衷心感谢公司给予我继续发挥余热、贡献价值的平台。我将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不断学习,持续改进,努力在技术顾问的岗位上创造新的价值,为公司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人才梯队建设贡献力量。
恳请领导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