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低级漏检的预防与管控
最近时常在想为什么我们的管材缩径漏检在持续发生?是我们的要求与宣贯不够?针对漏检问题,我们做了专项培训,针对预防漏检装置,我们每天在检查通报使用情况。是我们的“罚”与“堵”不够?每周的漏检通报处理、仓库质量抽查常规持续在开展。看似该做的工作都在做,但却仍没有底气去杜绝这样的低级漏检。管材缩径的反复、员工自检意识的薄弱,绝非简单的疏忽或能力不足。当一个问题持续存在,背后一定是管理体系在“人性化”上的缺失——我们是否真的让员工理解:“质量不是企业的要求,而是你工作尊严的底线。”我们目前的管控思路,以要求执行、监督检查、漏检追责为主,但小觑了人对“被要求”的抗拒本能,只有当员工发自内心的从“要我检”转变为“我要检”,才能最大程度的从源头解决问题。怎样让员工主动而为?怎样从考核、激励机制去触及“人”的需求,让员工看见“做好自检”对自身的价值?这是下半年在漏检预防与管控工作中需要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关于“做实,做细,做彻底”
7月初谷总来到四川基地查看样品资料库时,指出了诸多问题,尤其印字方面,字体、大小、长度、位置,印字方式等等,由于这些细节的失控,我们妥妥的把“精品样品管”做成了“可以挑一堆刺的管”。十分惭愧,我们每周还在开展营销资料样品抽查,但问题依然存在,说明我们工作离“做实,做细,做彻底”还有很大差距。如何扎实落地开展检查,确保样品符合标准?怎样做好细节把控,提升样品质量?再是举一反三,我们现场质量控制过程,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何坚守,如何去改善?样品管的质量控制要求,为我们下半年产品品相的管控提升指明了方向。
三、关于自主创新与协同共生
在PERT耐热管生产过程中,四川基地实现了低成本自制盘卷装置生产大盘卷订单,过程经历了需要多人掺扶、齿轮链条崩断、换圈速度不匹配等问题,但通过不断改进,这条线从最初需要3-4人现场配合,变为当前常规2人可顺利操作。这让我再次看到久违的“小投入,干大事”的四川式创新,也印证了草根创新不在于模仿“高大上”,而在于扎根自身场景迸发的“原生智慧”,只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也是在PERT耐热管初次生产时,我们的现场质量主管带着质检员协助车间对翻板架、支撑车等尖角处进行软防护处理,很是感动,我看到了我们质管团队的转变,更触及了我一直以来对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感悟:质管从来不只是监督监管,更重要的是在遇到问题时协同车间一起解决问题。
回顾这半年的工作,低级漏检的持续、工作细节的疏漏,反映出我们在管理和执行层面还有待提升,而自主创新与协同共生的成果,则为我们增添了前行的动力。下半年,一起加油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