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年的米重抽查情况能清晰地看出,员工的米重节约行为与领导的关注程度高度关联,这正是 “员工只做领导检查的事” 这一现象的典型体现。
日常工作中明明自己已经布置了任务,但结果却往往总是不尽如人意?对于这个问题,从这半年的米重检查可以反映出关键并不在于任务的布置,而在于自己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检查。员工的执行力差,很多时候是因为管理者只重安排,不重检查。
没有检查,再完美的布置都只是天方夜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为员工往往只会做领导检查的工作,而不是领导希望他们做的工作。因此每一项布置下去的任务,都应有相应的检查工作来跟进。
一位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会精准地布置工作,更要懂得如何检查工作。检查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确认进度,更是为了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重要的工作,需要反复检查,不断跟进。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目标、结果和责任的持续校对。通过日常化的检查,可以确保工作沿着既定的轨道稳步推进。持之以恒,必有所成。
检查的目的并非为了惩罚,也并非单纯地监督和责备,它不仅是为了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改进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管理者在检查过程中,应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员工解决问题,提升工作效率。尤其是对班组长的教导,
只有班组长和我们达成“共识”。日常工作中,不要去责怪员工的 “不积极”,而是要承认:员工的行为,是我们用目标、标准、激励、检查、信任共同塑造的结果。
作为管理者,我们不仅要会布置工作,更要会检查工作。因为,只有检查到位,才能确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而在实现这个结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检查的目的、结果的持续校对、日常化”的三项原则,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执行。
最后,我需要铭记检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为了秋后算账,而是为了共同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