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主要以成本控制与质量提升的双重目标来推进各项工作,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需要深刻反思和改进之处,现对这半年的工作作如下反省:
一、质量问题管控成效不足
面对外协产品外部反馈率持续趋高的严峻形势,虽然在供应商管理方面采取了绩效评估、分级管控等措施,但整体成效与预期目标仍存在明显差距。在供应商梯队建设上存在明显的惰性思维,过度依赖现有供方,对新供方的开发拓展缺乏主动性和系统性规划;后续重点落实对有外部反馈的产品从严,并且要增加检验频次和抽检比例,建立来料抽检分级制度和质量问题数据库,重点管控此类供应商,对无法整改完成的供方快速进行替换。
二、外协产品毛利率提升能力不足:
外协产品“小批量、急交付”的特性导致在供应链议价中常常陷入被动,经过深入复盘,暴露出三个关键短板:供应链协同存在信息孤岛,需求预测准确性不足;成本分析停留在静态核算层面,缺乏市场敏感性;应急采购机制不健全,导致议价主动权缺乏。针对这些问题,将着力构建通过SRM系统实现与核心供应商的产能数据实时共享,同时利用历史采购数据识别成本波动规律,制定季节性采购策略等精细化成本管理手段,逐步提高外协产成品的利润率。
三、对外服务能力提升方面不足
外购采购主要职责是及时满足机构的全部需求,由于缺乏全面优质供应商资源,导致在新产品、新规格的采购工作无法及时有效地满足,后续工作中需重点提升响应效率:缩短特殊订单处理周期;作为支撑营销前端的重要环节,在快速响应方面还存在明显滞后。新产品导入周期过长、特殊规格处理效率低下等问题,本质上反映的是供应商资源池深度不足和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后续将实施"双轮驱动"策略:一方面建立战略供应商储备库,按产品线分类管理优质资源;另一方面推行"首接责任制",将订单响应速度纳入自身绩效考核。
质量管理没有终点,成本优化永无止境,服务提升更需持之以恒;下半年将以"归零心态"重新出发;以上是我的反省,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