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了吴震教授对于王阳明的解读,并结合本年上海广角合规工作反省如下:
1、认知层面:从“知”到“真知”
(1)合规制度的深度内化
上半年发现广角业务团队核心科长在业务上报中忘却何为“全套”手续,虽有业务生疏的原因,但自我反省日常培训和宣贯,需超越对制度的机械宣讲,而是要通过案例研讨、风险模拟等方式让业务团队理解制度背后的意图和逻辑。之后,可考虑定期组织“合规情景工作坊”,将抽象的制度转化为具体业务场景中的决策联系。
(2)风险意识的主动构建
“知”不仅是知识储备,更是对合规风险的敏感度。今年外部经济形势持续下滑,各种风险层出不穷,上海广角在业务操作中也面临多笔后经营业务和联动化解业务。其实在年初,针对上市公司就建立了《退市及ST预警潜在风险个股名单》。但反思该工作,名单缺少动态更新,并且也是筛选掉了部分可落地的客户。
2、行动层面:以“行”促“知”
(1)合规流程的闭环设计:今年系统(服务平台)上线,系统将合规要求嵌入业务流程,通过系统强制力避免“知而不行”。
(2)文化渗透的“事上练”:通过高频次、低门槛的互动(如云课堂学习、合规提示)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实践合规要求,避免“培训轰轰烈烈,执行悄无声息”。
3、知行互动:持续反馈与进化
(1)从每月的风险案例中迭代认知:通过案例,分析业务团队的认知盲区,更新培训内容。
(2)合规价值的可视化传导
从部分业务人员的认知上而言,认为“合规”阻挠业务,但是从集团整个岗位设置和实际操作中,实际上“合规创造价值”,但是这种认知没有获得集体的认同,从而在部分业务中合规制度的落地确实存在难度。在前置中,协同转化业务,互相认可价值,才能将合规要求落实,说来容易,实际道阻且长。
法务合规的本质是“将制度转化为行为”,通过构建“认知-行动-反馈”的增强回路,既能防控风险,更能培养组织的伦理自觉,实现“合规即习惯”的理想状态。